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原核生物有染色体吗(高中生物学习|原核生物25问)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8 10:04:04    


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和古细菌等。它们都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结构简单,没有细胞器,个体微小,一般为1~10 µm,仅为真核细胞的十分之一至万分之一。

1.原核细胞有生物内膜系统吗?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为: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和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在真核细胞中有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它们被称为细胞内膜。相对于内膜,细胞膜也被称为外周膜。外周膜和细胞内膜统称生物膜。

内膜系统为真核细胞所特有。它包括细胞内在结构和功能或发生上相互联系的有界膜的细胞器。诸如内质网、高尔基体、胞内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及核被膜等由内膜形成的结构。生物膜系统不仅描述生物膜,还描述了各组分在组成和功能上的有机联系,有联系的整体才形成生物膜系统。

原核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其生物膜组分比较简单,不能称之为系统。

综上所述,原核细胞不具有生物内膜系统。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何奕醌,等.分子与细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蒋世禄,邓鹏,洪毅.原核细胞的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吗?[J].中学生物教学,2013:9-70.

2.原核细胞能否发生基因重组?

依据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拟核。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是随染色体变化而随之产生的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新组合。原核细胞的增殖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也不出现染色体和染色质结构的交替,因此在自然状态下,原核细胞一般不能进行基因重组(原核细胞可以发生位点特异性转座,同源重组)。但是在人工层面可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重组DNA,比如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综上所述,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何奕醌,等.分子与细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朱正威,赵占良,何突醌,等.遗传与进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翟中和,等.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原核生物的增殖方式有哪些?

细胞增殖是生活细胞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的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以及遗传的基础。

原核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等六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原核生物,其繁殖方式会有不同。例如,细菌的繁殖方式可以分为两类:裂殖和芽殖。其中最典型的裂殖是二分裂,二分裂是原核生物进行的一种最原始的细胞增殖方式,绝大多数细菌都采用这种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少数细菌如绿硫细菌能够进行三分裂;还有一种寄生于细菌细胞中具有端生单鞭毛的蛭弧菌能够进行少见的复分裂,一次形成多个弧形子细胞。而放线菌则能够借助分生孢子、孢囊孢子进行孢子繁殖;或者进行菌丝断裂生殖。蓝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为营养繁殖,包括细胞直接分裂(裂殖)、断裂和形成段殖体(或藻殖段)进行繁殖;少数种类还可形成外生孢子、内生孢子进行无性生殖。

另外,支原体能以二分裂和出芽等方式进行繁殖;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均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所以,只能说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主要为二分裂。

参考文献:

1.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邓纯臻,隆平.关于原核生物的几个易混淆观点之辨析[J].生物学教学,2016,41(3):72.

4.原核生物一定有且仅有一个拟核吗?拟核一定是环状DNA吗?

多数是,但有例外,有的含有多个拟核,也有的拟核是线型DNA。

原核生物区别于真核生物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其基因组DNA通常为一条环状双链DNA,构成拟核,但也有例外,有些原核生物有不止一个拟核,有的原核生物基因组DNA呈线型,如霍乱弧菌含有两个拟核,天蓝色链霉菌和引起莱姆病的布氏疏螺旋体基因组DNA则呈线型。

参考文献:

1.郜金荣.分子生物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汪川.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由于没有核膜,因此DNA的复制、RNA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可同时进行,而不像真核细胞中的生化反应那样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严格分隔开来的。

5.原核细胞的拟核DNA到底有没有和蛋白质结合?


图片

原核细胞包括细菌和古菌,细菌无组蛋白,但有其他碱性蛋白与DNA的结合,大多数古菌有组蛋白。


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裸露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细胞质中的低电子密度区,称核区。

原核细胞最基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1)遗传的信息量小,遗传信息载体仅由一个环状DNA构成;(2)细胞内没有分化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以上基本特点决定了原核细胞其他一系列特征。

细菌核区DNA以外的,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称为质粒。质粒是裸露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进行自我复制,有时能整合到核DNA中去。质粒DNA在遗传工程研究中很重要,常用作基因重组与基因转移的载体。

在细胞分子生物学领域,人们通过对细菌细胞的研究来认识原核细胞。研究发现,细菌基因的排列也与DNA有对应的结构关系,但是它比真核细胞中真正的染色体结构简单的多,没有内含子。由于没有核膜,因此DNA的复制、RNA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可同时进行,而不像真核细胞中的生化反应那样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严格分隔开来的。

原核细胞没有或只有极少的组蛋白与DNA结合,成为环状的DNA分子,盘绕在核区,因此也称为“裸露”的DNA。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何奕醌,等.分子与细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朱正威,赵占良,何突醌,等.遗传与进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翟中和,等.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原核细胞有染色体吗?

原核细胞有染色体吗?这关乎染色体的广义与狭义概念。

狭义:指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能用碱性染料着色的任何显微镜下可见的杆状体。狭义上的染色体在于强调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和形态特征,而原核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拟核,所含的DNA没有组蛋白与之结合,无核仁,缺乏核膜,所以从狭义上来说原核细胞无染色体。

广义:指的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广义上的染色体在于强调染色体的功能,即作为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控制着生物的主要性状。显然除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外,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病毒和原核细胞也是有染色体的,只不过它们通常是裸露的环状DNA或RNA。因此,我们既可以说原核细胞有染色体,也可以说原核细胞无染色体。表面上存在矛盾,但事实上体现了对染色体概念范畴的两种不同理解。

参考文献:

1.朱玉贤,等.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

7.原核细胞除了细胞膜,还有其他的生物膜结构吗?

原核细胞除了细胞膜,没有核膜,也没有各种细胞器膜。但在某些原核生物细胞中,存在一些其他膜结构,例如蓝细菌,细胞质部分有很多同心环样的膜状光合片层结构,称为类囊体。这种膜结构源自细胞膜,在蓝细菌和紫细菌等光合细菌中,细胞膜通过更加广泛、复杂的折叠,形成球形泡囊、扁平泡囊或管状膜的聚集体,为光合色素、酶等提供附着的位点。

参考文献:

1.周云龙。植物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核糖体有什么不同?

所有细胞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筛管细胞外,都含有核糖体。细菌的核糖体比散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溶胶中的核糖体要小,但是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与细菌核糖体的大小相近。典型的原核生物大肠杆菌核糖体是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组成,真核细胞核糖体,大亚基为60S,小亚基为40S。

参考文献:

1.王金发.细胞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9.原核生物有细胞骨架吗?

一般认为原核生物是没有细胞骨架的。真核细胞中细胞骨架主要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微丝的主要结构成分是肌动蛋白,该蛋白在真核生物中十分保守,在原核生物中也存在一些肌动蛋白类似物,也能组装成丝状结构,调控细胞的形态。微管蛋白在进化上也十分保守,在细菌和古菌中也发现了微管蛋白的同源物,起着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但都未称为细胞骨架。相对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体积比较小,主要靠细胞壁来维持细胞形态。

参考文献:

1.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0.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是怎样的?

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

(1)DNA双螺旋的解旋。

拓扑异构酶与解链酶共同作用,在复制起始点处解开双链。一旦局部解开双链,SSB蛋白就与单链结合以稳定解开的单链结构。(大部分DNA解链酶可沿后随链5′→3′方向并随着复制叉前进而移动,只有另一种解链是沿前导链3′→5′方向移动;SSB蛋白与DNA结合时表现出协同效应,以四聚体形式存在于复制叉处,单链复制完成后离开。

(2)DNA复制的引发与延伸。

前导链的引发与延伸:引发酶(一种特殊的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链,提供引发末端,后DNA聚合酶从RNA引物3′端开始合成新的DNA链。后随链的引发与延伸:引发前体把6种蛋白质合在一起并与引发酶组装成引发体,引发体在后随链分叉方向前进,断断续续引发后随链的引物RNA短链,在DNA聚合酶Ⅲ作用下合成DNA,直至遇到下一个引物或者冈崎片段。再由DNA连接酶将两个冈崎片段连在一起形成大分子DNA。

(3)复制的终止。复制叉遇到约22个碱基的重复性终止子序列(Ter)时,Ter—Tus复合物能使DNAB不再将DNA解链,复制叉不能前进,等反制叉解体,释放子链DNA。

参考文献:

1.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原核生物有多细胞的吗?

细菌和蓝细菌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一个环状的DNA分子,没有核膜,也没有其他具膜的细胞器。我们将这种类型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与之相对应的,其染色体由DNA分子、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组成,有双层核膜,细胞内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这就是真核细胞。根据这种结构上的差异,可以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两大类。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著名细胞生物学家H.Ris提出来的,原核生物几乎都由单个原核细胞构成,而真核生物却可以分为单细胞真核生物与多细胞真核生物。

参考文献:

1.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2.原核生物的复制有细胞周期吗?

原核生物DNA同样遵循半保留复制的原则,但是与真核生物DNA复制有很多不同,例如,真核生物每条染色体上可以有多处复制起始点,而原核生物只有一个起始点;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在全部完成复制之前,各个起始点上DNA的复制不能再开始,而在快速生长的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上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表现为虽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可有多个复制叉。原核生物复制不受细胞分裂周期的限制,可以连续进行,不像真核细胞DNA复制仅局限在细胞周期的特定阶段。

参考文献:

1.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3.原核生物的DNA分几类?分别存在于什么位置?

原核生物的DNA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含有必需的遗传物质的基因组DNA,它一般编码3000~5000个基因,一般将这种基因组所在的部位叫作拟核;第二类是某些细菌细胞质中存在的质粒DNA,质粒可以进行自主复制,为环状的DNA,所含遗传信息量为2~200bp的基因。在多数的环境条件下,质粒所携带的基因通常不是必需的,细菌可以失去质粒而无妨于正常的代谢活动。然而,在像青霉素那样的抗生素存在时,质粒所携带的抗生素基因对于其生存则是必需的。质粒通常随机分布于细胞之中。

参考文献:

1.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4.原核生物的细胞是不是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

蓝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壁的外面有果胶酸和黏多糖,构成角质鞘。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厚,层次不明显,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和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层次分明,主要成分为肽聚糖,肽聚糖层外有外膜,膜上有磷脂和脂多糖,还含有外膜蛋白、孔蛋白、脂蛋白等特殊成分。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无细胞壁,黏菌细胞无细胞壁。高等植物和绿藻细胞壁成分主要是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等。大部分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少数低等真菌细胞壁具有纤维素或β—葡聚糖等。

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细菌在一些影响细胞壁的抗生素、溶菌酶、抗体和补体的作用下,可变成缺少细胞壁的L型细菌。其致病性与无细胞壁的支原体和病毒相似,主要引起间质性炎症。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当除去诱导因素后,常恢复原来的细菌型,而支原体则是一种独立的微生物。所以,一般原核细胞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的。

参考文献:

1.赵锦程,刘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关概念解析[J].生物学教学,2016,41(6):70—71.

15.细菌的主要生殖方式是二分裂法,那么细菌能进行有性生殖吗?

细菌的无性生殖采用的是二分裂法,每20分钟增殖一代。除此之外,有些细菌常常以一种有性生殖的模式接合生殖来繁殖后代。在接合生殖的过程中,两个细菌通过菌毛连接,一个细菌通过菌毛将自身全部或部分DNA通过菌毛传递到另一个细菌中,然后通过二分裂法复制出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后代。细胞接合的过程中转移的大部分DNA包含在质粒的结构中。

参考文献:

1.特丽莎·奥德斯克,等.生物学与生活[M].钟山,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6.细菌没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蓝细菌的细胞内有光合片层,光合片层相当于叶绿体的基粒,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以及光合作用相关的酶,能进行光合作用。它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均在光合片层上进行。光合细菌有丰富的内膜结构,获取光能的蛋白质和合成高能分子所必需的酶分布在内膜上。光合细菌包括:紫色细菌、绿色细菌、嗜盐菌等。光合细菌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嗜盐菌依靠细胞膜上的紫膜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参考文献:

1.沈萍,陈向东.微生物(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7.细菌没有线粒体,如何进行有氧呼吸?

细菌没有线粒体,所以很多同学错误地认为细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其实,多数细菌是好氧性的,它们的细胞膜上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以及电子传递链的组成成分—细胞色素,可以通过有氧呼吸产生ATP。

参考文献:

1.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8.放线菌是细菌吗?

放线菌不是细菌。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一类微生物,大多为腐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放线菌和细菌有以下区别:一是细胞性状不同。放线菌为菌丝状,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而细菌为球状、杆状。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二是菌落形态不同。放线菌落密实,不易挑起,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得名。细菌形状为圆形,易挑起。由于平板划线的分散作用,单个菌落来源于细菌的一个细胞,生长一定时间后便肉眼可见,挑选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即可获得细菌的纯培养。三是繁殖方式不同。放线菌为菌丝断裂,孢子繁殖。它是一个原核生物类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主要以孢子繁殖,其次是断裂生殖。与一般细菌一样,放线菌多为腐生,少数寄生。而细菌主要为裂殖。细菌繁殖速度快,一般细菌约20~30min便分裂一次,即为一代。接种子肉汤培养中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迅速生长繁殖,肉汤很快即可变浑浊,表明有细菌的大量生长;有些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的繁殖速度较慢,需要1~18小时才能繁殖一代。

19.古菌、细菌有什么区别?

虽然古菌、细菌,都具有原核细胞的结构,但是它们在许多结构、生物化学、生理学特征方面是有区别的。古菌一般生活在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如高盐、高温、高酸等。目前最耐热的微生物,是从太平洋海底“黑烟囱”火山口附近分离的“121株”,它能在121℃的条件下生长繁殖。有些古菌具有特殊的形态,如能在饱和盐水中生长的极端嗜盐菌呈方形,能在105℃条件下生长的隐蔽热网菌呈丝网状。细菌一般生活在比较温和的环境,分为自养型细菌(包括光合自养型与化能合成自养型)和异养型细菌。细菌包括几乎所有的细菌和蓝细菌、放线菌、螺旋体、衣原体及支原体等,换言之,细菌实际上包括我们所知的绝大部分原核生物。在古菌中,除了热原体属没有细胞壁外,其余都有细胞壁。其细胞壁与细菌差别较大,没有肽聚糖,而是由多糖(假肽聚糖)、糖蛋白或者蛋白质构成们。古菌的质膜也是由磷脂组成,但它比细菌的质膜有更明显的多样性:(1)亲水头与疏水尾间通过醚键而不是酯键连接;(2)疏水尾是异戊二烯重复单位,细菌的疏水尾部是脂肪酸;(3)古菌中质膜存在着独特的单分子层膜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而细菌的质膜都是双分子层。

参考文献:1.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沈萍,陈向东.微生物(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

20.大肠杆菌能生产糖蛋白吗?


图片

干扰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天然干扰素,另一种是重组干扰素,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


研究表明,以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为手段,用大肠杆菌生产出来的干扰素是没有糖链的,化学本质虽不是糖蛋白,但同样能够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增强T、B淋巴细胞的功能,加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也是干扰素。真核细胞给蛋白质加上糖链后,能够帮助蛋白质折叠成正确的构象,同时糖链有助于蛋白质的溶解,防止蛋白质聚集沉淀,从而能使糖蛋白分泌到细胞外。而在大肠杆菌表达的非糖基化蛋白质常常会聚集成不溶性的包涵体。一方面,包涵体中的蛋白质是没有生物活性的,需要通过后续的溶解、纯化、复性等使其变成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另一方面,一些糖蛋白在去除糖链后尽管仍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但是易被蛋白酶降解。因此,真核细胞表达的干扰素需要糖链来稳定结构、帮助溶解,并通过转运系统分泌到细胞外,以达到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

目前,科学家发现某细菌里存在生产糖蛋白的基因簇,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方法将这套基因簇克隆至大肠杆菌内进行表达,使得大肠杆菌也能够生产出相应的糖蛋白。

参考文献:

1.夏启玉,肖苏生,邓柳红.包涵体蛋白的复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01-5803.

21.支原体是原核生物还是原生生物?为什么那么小?

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是指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虽然它们是极为简单的生物体,却已具备了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并具有作为生命活动基本单位存在的主要特征。

支原体能在培养基上生长,具有典型的细胞膜,具有一个环状的双螺旋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其转录出的mRNA与核糖体结合为多聚核糖体,指导合成约700多种蛋白质,这可能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数量的蛋白质。支原体的环状双螺旋DNA较均匀地散布在细胞内,没有像细菌一样的核区。因此它是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也称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是一种简单的真核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根据一个细胞生命活动运转所必须的条件来测算,完成细胞功能至少需要100种酶,这些分子进行酶促反应所必须占有的空间直径约为50nm,加上核糖体、细胞膜与核酸等,一个细胞体积的最小极限直径不可能小于100nm,而现在发现的最小支原体细胞的直径已接近这个极限。因此,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细胞,又要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似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何奕醌,等。分子与细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翟中和,等.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2.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其细胞膜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只有细胞膜,所以支原体的形态可以随机变化。动物细胞的膜中有胆固醇。细菌、蓝细菌等原核细胞和植物细胞的膜中一般没有胆固醇。支原体的细胞膜含有胆固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质膜更坚韧,具有原核细胞膜所具有的多功能性。

参考文献:

1.陈阅增,等.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3.支原体与其他原核生物的区别是什么?

(1)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只有细胞膜,所以支原体的形态可以随机变化。(2)支原体的细胞膜含有胆固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质膜更加坚韧。(3)支原体的环状双螺旋DNA较均匀地散布在细胞内,没有像细菌一样的核区”。支原体是目前发现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具备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这类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壁,细胞膜柔软,能透过细菌滤膜(这种滤膜可以截留住细菌),而且支原体的形态可以随机变化,是著名的“易形高手”。支原体能引起人和畜禽呼吸道、肺、尿道以及生殖系统的炎症,它们还是组织培养的污染菌,并能引起植物患黄化病、矮缩病等。支原体以一分为二的方式分裂繁殖,此特征表明其与病毒完全不同。

24.原核生物的细胞是不是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


图片

蓝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壁的外面有果胶酸和黏多糖,构成角质鞘。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厚,层次不明显,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和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层次分明,主要成分为肽聚糖,肽聚糖层外有外膜,膜上有磷脂和脂多糖,还含有外膜蛋白、孔蛋白、脂蛋白等特殊成分。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无细胞壁,黏菌细胞无细胞壁。高等植物和绿藻细胞壁成分主要是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等。大部分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少数低等真菌细胞壁具有纤维素或β—葡聚糖等。

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细菌在一些影响细胞壁的抗生素、溶菌酶、抗体和补体的作用下,可变成缺少细胞壁的L型细菌。其致病性与无细胞壁的支原体和病毒相似,主要引起间质性炎症。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当除去诱导因素后,常恢复原来的细菌型,而支原体则是一种独立的微生物。所以,一般原核细胞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的。

25.哪些细胞内有质粒?其作用是什么?

质粒是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微生物细胞中,细菌中含量最丰富,在螺旋体、放线菌、酵母菌中也有发现。它能在完整细菌间进行传递,也能在细菌分裂时伴随染色体分配到子代细菌中,但它不是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遗传物质。质粒控制着多种不同的遗传性状,尤其与细菌的抗药性、致病性有关。质粒一般携带编码某些功能的基因,对细胞是有用的,但不是必需的,即与正常的生长和细胞分裂无关。功能包括致育(F因子)、抗性(R因子)、降解、产毒素、防御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