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寿是多少岁(茶寿为什么有108岁的说法)
茶寿,是108岁的一种说法。之所以是一百零八岁的雅称,因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人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名茶寿。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

1、茶寿的文化含义
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国唐代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论述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饪方法及用具等,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先民们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的功用并开发饮用,阐明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茶文化。
茶树的寿命长久。笔者查阅了很多茶书,又走访了当地不少老茶农,他们一致认为,若无人为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环境变化的直接影响,尚未发现茶树会老死的。有的茶树树干虽然枯死了,但锯掉枯枝后,不久又会在树头长出新的枝叶了。茶树的生长期限的确比人类的寿命长得多了。
饮茶使人健康天然、营养、保健、治病,是茶作为当代绿色健康食品饮料的最大特点,并已成为一种延年益寿,防病治病的保健饮料。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茶的应用范围还将日益扩大。茶的营养成分和药理功能决定了它的食用和药用两种功效兼备的实用价值,因此,人们对茶的需求量也将迅速增加。

2、茶寿的古代传说
说起茶寿,不仅仅从“茶”这个字面上可以拆开来解说,它与中国茶文化还有解不开的渊源。
相传,古时候有位老和尚病了,久治不愈。一天,一位老人告诉他,蒙山顶有茶,春分前后,逢雷而发。你候在一旁,及时采摘三天。得一两,用蒙山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二两,一辈子消灾祛疾;三两,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老和尚遵嘱,得茶两余,煎汤服用,没喝一半,病即痊愈,眉发由白转乌,以至熟人相见,不敢相认,神奇万分。
3、老人长寿的其他雅称
健康又长寿的雅称有古稀之年、鮐背、耋、百岁、喜寿等。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又称“悬车之年”、“仗国之年,源于《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斑纹如同九十岁以上老人有褶皱的皮肤,故以鲐背指高寿者。
耋:指八九十岁。《诗经》 :“逝者其耋。 毛传: “耋, 老也,八十日耋。后称八十岁高寿。
百岁:称之为“期颐之年。方氏意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为名。
喜寿:贺人寿诞,贺七十七岁称作“喜寿;贺八十八岁称作“米寿;贺九十九岁称作“白寿;贺一百零八岁称作“茶寿。
4、茶寿的相关故事
1983年,冯友兰和金岳霖两位哲学家都是88岁,这两位同庚好友生日都做了"米寿"。冯友兰先生写了一副贺寿联送给金岳霖,联云: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论高白马,道超青牛。
上联的意思是:不能仅止于米寿,还要能活到茶寿。下联说金岳霖在论辨方面,可比战国时的哲学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道方面要超过道家的始祖、骑青牛的老子。这当然是对金岳霖哲学素养的高度评价。
200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北京协和医院,亲切看望经济学界的泰斗---陈翰笙,向病床上的陈翰笙老人祝贺108岁寿辰。"陈老茶寿很难得,我们来给他祝寿!"总理一边说着,一边拿出准备好的蛋糕,并且亲自切开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