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孟夫子中的孟夫子是谁(李白最爱的孟夫子)
李白最爱的孟夫子,写诗一时爽,晒诗火葬场,因一首诗错失仕途

1
若问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谁,当然非李白莫属。
但是李白也有非常崇拜的偶像,他就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李白曾在一首诗歌中毫不吝啬地表达对孟浩然的崇拜之情:
赠孟浩然
李白 〔唐代〕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笔下的孟浩然,是鄙弃仕途,高卧松云的雅士,是迷恋自然,饮酒醉月的高人。
李白说孟浩然的品格是仰之弥高,望之弥坚,像他这样的才子也只能作揖致敬。
然而,真实的孟浩然也是普通人,也逃不出芸芸众生的欲望和烦恼。

2
曾经的孟浩然也是一个急切于追逐功名,渴望仕途的人,只不过,经过两次挫败,便心灰意冷了,最后才选择隐居。
孟浩然出生在唐永昌元年,比李白大十二岁。当时做皇帝的是唐睿宗李旦,而实际掌权者是武则天。
孟浩然家在湖北襄阳,属于一个富裕的书香人家,家里有恒产,有庄园。所以,孟浩然一出生便吃喝不愁,祖辈的积蓄还为他提供了遍游天下、广交朋友的条件。
年少的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后又与张子容一起隐居鹿门山。
在好友张子容进京考进士后,孟浩然也开始了自己的漫游干谒生活。
唐代科举考试的试卷不糊名,考官可以根据对这个人的了解进行评判,确定录不录取。
受到名人推荐和赏识,就为录取提高了很大的几率。这也是唐代漫游、干谒之风盛行的原因。

3
年轻的孟浩然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他也希望能够在仕途上闯出一片天地,并为之积极努力。
四十岁之前,活跃的孟浩然已经结识了年轻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宰相张说,襄州刺史韩思复,襄阳令卢馔等社会名流。
开元十五年,自认为积蓄了一身力量,准备爆发的孟浩然来到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很多的失望和崩溃,都来源于坚信不疑的事情,对于笃定的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局,谁都会奔溃。
孟浩然也是。
人说十年寒窗苦读,孟浩然读了三十年的书,又拜谒了很多名流,他自信,这次科举必能高中。
第二年,二、三月,长安城内红杏灼灼,绿柳翩翩,上林苑内繁花似锦,赏花之人掀起阵阵红尘,大家也都盼望着今春揭榜,看看高中的有谁家儿郎。
孟浩然也是充满期待,翘首而望。然而,谁知,皇榜黑字间,竟然没有孟浩然的名字。他顿时失落万分,错愕不已,不知何去何从。

4
他失落地回到旅馆,久久难以回神,在新科进士打马游街、慈恩题名、曲江赐宴后,孟浩然依旧没有会过神来。
他找到刚结识不久的好友王维,吐露内心的不快,他想向皇帝上书,表达自己的志向。思来想去,挣扎万千,他又想放弃仕途之路,到南山隐居。
他写了一首诗,抒发内心的苦闷: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唐代〕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首诗的意思是:
不再在朝廷的宫门前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我要返回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我应该是没有才能的,所以君主将我弃之不用。近来,又因为生病,很多亲戚朋友也渐渐疏远了。
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催人老去。新春到来,逼迫着岁月流逝。我的心里有万千愁苦,深夜里不能入睡。月光下,松树的倩影透过窗户照进室内,一片空寂茫然。

5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孟浩然都沉浸在自己的这首悲伤的诗作中。
为了能让好友疏散心结,有一天,王维就带着孟浩然来他的办公室逛逛。
本来一次闲逛,谁知却碰到了巡查的领导,这个领导就是唐玄宗。
孟浩然吓得往桌椅底下躲,王维心想,这也许是天意,不如就趁此机会,把孟浩然引荐给玄宗皇帝,说不准还能混个一官半职。
王维把战战兢兢的孟浩然拉了出来,给玄宗说,这是自己的朋友,很有才华。
唐玄宗上下打量了这个中年人一番,没有看出有什么气宇轩昂、与众不同的特点。就问孟浩然会作诗吗,说来听听。
也许是久居乡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世面,也许是面试太突然没有心理准备。孟浩然惊慌失措,曾经写了那么多的优美诗篇怎么也想不起来,满脑子都是前几天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于是,孟浩然畏畏缩缩间,说,小民近来写了一首诗,请陛下点评: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唐代〕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玄宗也是一个大才子,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他听了孟浩然的这首诗,觉得不但没有一点浩然之气,还满腹牢骚,不像一个治国良才发出的语言。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唐玄宗反复吟咏这句,然后不解地问孟浩然:“爱卿啊,朕都不认识你,你怎么就说朕抛弃了你呢,这不是冤枉朕吗?”
孟浩然支支吾吾,难以应答,出于一个帝王的包容,唐玄宗并没有苛责他的臣民,只是叹息而去。
孟浩然一生唯一的一次面见陛下的机会就这样搞砸了。

6
后来的孟浩然,又参加一次科举,还曾上书,请求张九龄的引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唐代〕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里,他把自己比作渴望打鱼的渔民,无奈没有渔网。只能徒然地看别人打鱼,含蓄地请求张九龄给自己提供一条入仕之路。
可惜的是,张九龄虽然赏识孟浩然的才华,也没有很好的机会引荐,因为这不久,张九龄就辞去相位,朝廷渐渐被李林甫、杨国忠那样的奸臣把持。
后来,张九龄把孟浩然招入自己的幕府,然而,孟浩然工作不久,就辞官归隐了。
纵观孟浩然的一生,他前期积极入仕,却总是错过机会,后期便安然归隐。他诗名满天下,交友满天下,却始终没有实现男儿兴国安邦的政治理想,他也有芸芸众生的欲望,他也有有志难伸的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