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企业可以免税
非营利组织:
这些组织的主要目标不是盈利,而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如教育、医疗、慈善等。由于其公益性质,国家通常给予免税待遇,以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公益事业中。
科技创新型企业:
这类企业通常致力于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服务,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政府为了鼓励科技创新,往往给予一定时期的免税政策,以促进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研发和创新活动。
特定行业的初创企业:
在某些特定行业,如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初创企业可能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和挑战。为了鼓励这些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政府可能会对这些初创企业给予一段时间的免税政策,帮助其成长壮大。
小规模纳税人:
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季销售额不超过30万元,发生不动产销售的,扣除不动产销售额后,不超过上述标准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疫情防控相关服务商:
在疫情防控期间,提供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的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的纳税人可以享受免税政策。
供热企业:
供热企业供热取得的采暖费可以免税。
边销茶企业:
对边销茶生产销售自产的边销茶及经销企业销售的边销茶免税。
公益捐赠单位:
对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或直接无偿捐赠给目标脱贫地区的单位和个人免税。
电影行业:
电影主管部门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税。
广播电视服务机构:
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收取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和农村有线电视基本收视费免税。
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的机构:
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免税。
外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享受所得税“两免三减”的税收优惠政策,被认定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在“两免三减”期满后所得税享受再延长减半征收三年的税收优惠政策。
内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软件开发企业、新办的交通运输业、新办的商业企业、外贸企业、仓储业等可以享受所得税的减免政策。
国家或地方经济政策的需要:
实施政府投资建设、技术改造、新技术开发等活动的企业,可以享受相应税收优惠。
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相关服务:
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科普单位的门票收入等可以免征增值税。
农业、林业、牧渔业项目:
从事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林产品的采集,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远洋捕捞等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
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小型微利企业: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
这些免税政策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和项目,旨在鼓励创新、支持特定行业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了解并合理利用相关免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