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楚国的辉煌时刻,楚宣王和楚威王父子,将楚国打造成当时世界大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3 13:48:19    

公元前323年,当欧洲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帝撒手西归,他一手建立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而此时,地处遥远东方的楚国就成为了当时的世界大国。

此时的楚国达到它在战国时期的顶峰,其版图,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五岭,北至汝、颖、沂、泗,囊括长江中下游以及支流众多的淮河流域,几乎占据了当时中国的半壁江山。

这一切都是楚宣王和楚威王父子的贡献

史书记载,当年苏秦因合纵之策使楚时,目睹了楚国的繁盛后,曾感慨的对楚威王说::"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国家的兴盛,必定有几个先决的条件,一是,要有稳定的政权基础,合理的国家政策,从而形成有凝聚力的民心;二是,要有一位贤明睿智的领导班子,能高瞻远瞩,布局天下。

楚国从熊绎“筚路蓝缕”的创国,到楚庄王饮马黄河,进逼中原国家,成就"春秋五霸"的地位,无不验证了这些。但一段时间内的楚国,却背离了,以至于国力下降,甚至差点灭国。

随着楚宣王和平的从哥哥楚肃王手中接过大权,楚国再次回到了快速发展的正轨。

楚宣王即位时,各国内部改革持续进行,对外的兼并战争激烈,形势也更加错综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楚宣王采取了正确的策略。

对外他是极其谨慎的,采取了休兵息民的政策,保持实力,不轻易出击;同时也善于洞察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加入兼并战争的行列,攻城略地,开拓疆域。

对内是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任用贤臣,恢复了楚国政治清明。

当时他手下有个叫江乙的谋士,就是楚宣王的十分信任的大臣。

历史有名的“狐假虎威”的典故就出自于他。

当时,镇守在北方的楚国令尹昭奚恤,手握重兵,北方的诸侯都很畏惧他,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臣子都会引起君王的不安。

楚宣王也不例外,在一次朝会时他问群臣:“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

这个问题一出,群臣不知如何回答,他们都明白,这是楚宣王对昭奚恤有疑惑之心,如果回答不慎,就会引起楚国朝堂的震动。

江乙排众而出,讲了一个故事。

说有只老虎外出觅食,捉到一只狐狸。

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掌管森林中的野兽,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上天的命令。”‘

老虎不信,狐狸接着说:“”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到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

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结果群兽见到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

故事讲完,江乙对楚宣王说:"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江乙用讲故事的方式,成功的化解了楚宣王的疑虑.。

正是因为,拥有诸多如江乙这样正直而贤能的大臣,而楚宣王本身也是德才兼备的君王,所以在他统治三十年间,楚国在军事、经济方面发展迅速,让楚国在纷乱的战国时期出现了强盛的局面,为后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340年,楚宣王去世,他的儿子熊商继位,就是《芈月传》中的楚威王,他接过了父亲开创的大好局面,以先祖楚庄王为楷模的他,锐意进取,楚国在他的领导下,又出现了勃勃生机,楚国国力日盛。

而于此同时,齐国在齐威王的治理下也日益强盛,在马陵之战击败魏国。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其王位,并相约合力讨伐楚国。

此时的齐国,成为了楚国称雄战国时代最大的劲敌。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以齐国僭越称王,更兼齐国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欺骗楚国为名,亲率大军伐齐。

双方在徐州发生了大战,齐国战败,此战之后,楚国达到他在战国时期的顶峰。

楚威王执政的后期,他更是审时度势,接受了苏秦的合纵之策,结成了六国之盟,共同遏制虎狼之师秦国的崛起,让秦国“不敢东窥函谷关十五年”,为楚国带来了难得的平静。

可惜的是,当他的儿子楚怀王熊槐登基后,楚国的命运却发生巨大的变化。

写在后面

楚宣王和楚威王父子的连续在位,使得楚国长期处在平稳的发展状态,这就保证了国家大政的持续性。而他们采用实用的策略,立足楚国利益本身,不好高骛远,对内修养生息,对外以静制动,抓住机会,迅速出击。在他们的统治下,楚国的实力日强,疆域日广,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