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唯一一个被朱棣褫夺世袭爵位的靖难功臣,一战损失明军十万精骑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19 19:57:22    

靖难成功后,明成祖朱棣并没有像他爹那样大杀功臣。得益于此,很多靖难功臣都能善始善终。并且有明一代始终地位显赫、恩荣不断的三大世袭公爵(魏国公、成国公、英国公)中,有两个都是因靖难之役而获封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位居靖难功臣之首的淇国公丘福,反而被朱棣褫夺了世袭爵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手下排名前三的大将分别是:张玉、朱能、丘福。其中张玉善谋、朱能善战、丘福悍勇(就是无谋的代名词)。本来以丘福的能力是根本不可能排在功臣首位的,但是由于张玉战死,朱能当时只有三十多岁,所以最后才以丘福为功臣之首。对待明成祖朱棣的照顾,很快丘福便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果然是名不副实。

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到京师继位,宁王朱权被朱棣改封到南昌。这样一来,由明太祖朱元璋安排的明朝北部防御体系就出现了巨大的漏洞。趁着这个机会,已经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的残元势力开始不断的骚扰明朝边境。为了解决这个祸患,朱棣决定发动大军征讨以求一劳永逸。由于此时朱棣已经是大明的皇帝,不便出征,所以征讨外敌的重任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丘福身上。

永乐七年(1409年)七月,明成祖因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杀死使臣郭骥,任命丘福为总兵官,佩征虏大将军印,让他与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率十万精骑北征鞑靼。

这次明朝出兵的兵威之盛,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要知道明初那些遥不可及的名将,如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北伐时,所部骑兵也不过五万。因此在大部分人看来,这次的雷霆一击必能大获全胜。

但是经历过北征与靖难之役的朱棣深知,越是大多数人都以为必胜的战役,越是可能会出问题。而最让朱棣担心的还是这个丘福,顶着靖难功臣之首的光环,再加上手握十万精骑,难免会滋生轻敌的念头。所以在丘福出征前,朱棣就告诫他:‘兵事须慎重。你到达开平以北后,即便看不到敌军踪迹,也应做好时时临敌的准备,相机进止,不可固执己见。如果一战未捷,那就等下一仗。切记,万不可轻敌冒进’。

丘福领大军出征后,明成祖朱棣仍然心神不宁。他一遍遍的仔细思索,看自己有没有漏掉什么!突然一个危险的念头令他冷汗直流,假如敌人采用诱敌深入之计,那么丘福肯定会以为是自己战力强悍所致,因而会不假思索一头钻进去。要真是这样,可就大事不妙了!想到这里,明成祖朱棣赶紧连下诏令,反复提醒丘福,让他一定不要轻信敌军容易击败的言论。可事情的发展往往就是怕什么来什么!

永乐七年八月,丘福大军在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以南击败鞑靼游骑。他趁胜渡河,又俘获鞑靼尚书一人,向其询问鞑靼可汗本雅失里的去向。鞑靼尚书诈称:“本雅失里闻大军北上,惶恐北逃,离此地不过三十里。如果你率大军前去,一定能大获全胜。”丘福深信不疑,决定疾驰前往,以免本雅失里逃脱。对此诸将纷纷反对,多年的战场经验告诉他们,战事进行的太过顺利反而不是什么好事。于是他们向丘福建议,探清敌军虚实后再出兵追击。丘福却拒不采纳,坚持以鞑靼尚书为乡导,直捣敌营。

之后的几日,鞑靼军每战都诈败退去。丘福遂决定继续趁胜追击。安平侯李远劝谏道:‘将军轻信俘虏之言,孤军深入,若陷入敌军重围,我军必败。’他又提醒丘福道:“陛下的告诫与反复提醒,难道将军全都忘记了吗?”靖安侯王聪也竭力反对。丘福一概不听,厉声而言道:“违命者斩!”诸将无奈,只得被迫进军。

那位被俘的鞑靼上书并没有撒谎,丘福按照他的指引果然找到了本雅失里。只不过等待丘福的是严阵以待的本雅失里和他给丘福大军布下的天罗地网。结果王聪战死,丘福与李远、王忠、火真尽皆被俘遇害,麾下全军覆没。

败报传来,明成祖闻讯震怒,决定御驾亲征,并剥夺丘福的世袭爵位,李远和王聪由于屡屡谏言,被明成祖朱棣保留了世袭爵位。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丘福的愚蠢葬送了十万明军精骑,幸亏此时是朱棣在位,才没有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