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大包干是什么历史事件(从“大包干生死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7 08:05:39    

1978年的一个冬夜,一间破旧茅草屋内,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出于“填饱肚子”的朴素想法,冒险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上秘密按下了红手印。

那张“契约”上写道:“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小岗村率先实现农业“大包干”,揭开了我国农业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序幕。

这18名农民,怎么也想不到,当年按下的红手印,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惊雷。

(一)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来说,这些农民敢为天下先的这一创举载入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历史史册。这一张契约人们都不陌生,它甚至还出现过在中学历史课本上,现收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就是这样一张小小的纸片,据说还是写在烟壳纸上的,现已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1978年夏秋之际,安徽遭受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农田布满裂缝,土地撂荒,农民外出乞讨者不计其数。“那时生产队农民出勤不出力,干着还猫着,遇上大旱,要想救活大家,只有分田到户搞单干。”“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回忆说。

当时,那是一条红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生产队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产量总和。

“大包干”拉开农村改革的序幕。从此,我国农业生产活力迸发,粮食产量连创新高,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广袤农村生机勃勃、面貌焕然一新。

(二)

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由于多年来农村工作中“左”的政策影响,“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全国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成为当时最为紧要而又迫切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面对严峻的农村经济形势,许多地方大胆进行了农村改革探索。1977年11月,安徽省委通过《关于当前农村改革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提出允许生产队根据农活建立不同的生产责任制、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减轻社队和社员的负担、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开放集市贸易等。这是当时首份允许生产队建立生产责任制的文件。

安徽省委决定把部分土地借给农民种粮种菜,所产粮菜不征购,不计口粮。这一措施很快调动起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借地 ”中得到启发,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就干起了“大包干”。

与此同时,广东、贵州、云南等地许多生产队也采取了类似做法,并得到当地党和政府的支持。这种“包干到户”简单易行,推行后深受当地农民欢迎。

1979年1月,《人民日报》先后报道了上述一些地方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情况。起到了鲜明的鼓励导向作用。

1979年2月,《人民日报》还发表了《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报道了广东省中山县社员黄文新的事迹。他一家靠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和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1978年全年总收入10700元,大大超过当地收入水平。成为第一个被公开报道的农民“万元户”。

“万元户”叫法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富裕最直接、最明显的标志,激发了人们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之后,在农业生产责任制基础上形成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渐成为党和国家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

(三)

各地兴起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激活了沉睡多年的乡村,但也引起社会上一些人的疑虑,他们担心这种做法会偏离社会主义道路。

针对这些疑虑,邓小平在1980年5月的一次谈话中,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明确支持农村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肯定了农民的改革创举。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

1982年1月1日,党中央发出 “一号文件 ”,明确指出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至此,全国范围内有关包产、包干到户性质的争论基本停止。

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到1982年达到了全国生产队总数的86.7%,比1980年增加36.7个百分点。

1982年1月,党中央明确指出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生产责任制。

(四)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解决了生产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问题,受到农民普遍欢迎。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并率先取得突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有力推动和促进了各项改革的实施。

以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创办经济特区为重点的对外开放,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改革开放需要的外交政策调整等,在其后也都相继展开和实施,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大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