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践行雷锋精神,这些做法值得借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21 01:23:23    


提到雷锋,你能想到哪些故事?

学习雷锋,需要溯源。回到雷锋的人生起点,回望他的成长足迹。

故事1: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雷锋从初小到高小,学习都非常努力,每天很早就来到学校,从不迟到早退。他学习环境比一般同学差,因为寄居在六叔奶奶家,懂事的他要做很多家务劳动。由于他脑子灵活,善于利用时间,把读好书、做好作业、搞好家务劳动三者安排得有条有理,没有偏废。

在学校,不论哪个老师讲课,他都端端正正坐着,集中精力听课,遇到疑问,下课后一定找老师或同学解答,直到弄懂为止。对待作业,他也十分认真,一次,快放晚学了,有一道数学题他还没做出来,有个同学想帮助他做,但他婉言谢绝了,硬是一个人坐在教室里,边看书,边思考,反复计算,直到做出来才回家。乐于助人的精神,雷锋在小学读书时就有很好的体现。学校前面的荷叶坝有座小桥,是上学的必经之路,每逢刮风下雨,桥下的水流很急,年幼的同学都怕过桥摔跤。雷锋到学校特别早,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一个个把同学们牵过桥。有次雨下得特别大,溪水漫过桥面,雷锋带头走在前面引导大家一个挨一个手拉手过桥,还背着一个胆小的同学过了桥。

故事2:“读书迷”

从跨入学校门起,雷锋就酷爱读书,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几近痴迷的程度。他的求知欲十分旺盛,除学好功课、做好工作外,还利用课余时间看了不少书籍,无论什么时侯,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书,一有空就拿出来阅读。

雷锋高小毕业以后,就到了县委机关当通讯员,县委领导经常开会或工作到深夜,为了等待开完会打扫会场,他经常坐在隔壁房间里看书。看了《刘胡兰小传》以后,他对刘胡兰的英雄形象和事迹十分敬仰,他联系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对县委办的一位同志说:“刘胡兰牺牲时不满16岁,比我还小,她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她的死比泰山还重,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

故事3:“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1961年5月的一天,雷锋因公事到丹东出差,清早5点钟从连部出发。在去抚顺火车站的路上,看到有一位大嫂背着小孩,手还拉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去赶车。天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他们母子三人都没有穿雨衣。那个小女孩因掉进泥坑里,弄了一身泥,一边走一边哭。雷锋看到后,急忙上前去,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自己又背起那个小女孩,一同来到火车站。雷锋替大嫂买好了票,一同上了火车。在车上,雷锋看到小女孩全身衣服没有一点干处,头发还在滴水,冻得她直打颤。雷锋急忙解开外衣,摸摸自己贴身的那件绒衣还是干的,立即脱了下来,给那个小女孩穿上。听说他们母子三人早晨没吃饭就出来了,雷锋又把自己带的三个馒头送给了他们。

在沈阳车站换车时,雷锋看到一个老大嫂在那里为难。他走上前轻声问:“大嫂,你有什么困难?”老大嫂说:“我从山东老家来,到吉林探亲。在这儿换车吃饭,把车票丢了。想补票又没钱,心里着急……”雷锋忙安慰说:“大嫂,别着急,跟我来吧。”雷锋把她领到售票处,给她补了一张车票。

雷锋从丹东回来,又在沈阳换车回抚顺。通过地下道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还背着很大的包袱。雷锋赶上前问道:“大娘,你到哪去?”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里老家来,到抚顺去看儿子。”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立刻接过大包袱,用手扶着老人,说:“大娘,我送您老到抚顺。”

在车上,雷锋同老人唠家常,问老人的儿子在抚顺做什么工作,住在哪里。“俺儿子是工人,出来好几年了。我没来过,还不知住在哪呢!”老人掏出一封信,递给雷锋,“你看看,可知道这里?”雷锋看过信上写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是他看出老人多么希望有人帮她找到儿子呀!“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帮您老找到儿子。”

火车进了站,雷锋扶着老人下了车,然后把自己的背包暂存在车站里,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着老人,穿过熙熙壤攘的人群,东打听西打听,用了将近两个小时,费了许多周折,才找到老人的儿子。进得门来,老人先不叙母子之情,第一句话就说:“不是这孩子送我,娘怕还找不到你呢。”

不久,雷锋奉命到佳木斯执行任务。当他乘车回沈阳的时候,照样扶老携幼,忙这忙那,简直成了闲不住的义务列车员。“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佳话,就这样传诵起来。

故事4:节约箱

雷锋时刻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部队每年发给雷锋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裤,两双解放鞋,从1961年以后,雷锋各样只领一套,其余的都交还公家,他说:“一套就够穿,破了还可以补补。”雷锋有一件夹衣,是从家乡湖南带来的,虽然又旧又破,但他也不肯买新的,洗了又洗,补了又补,还穿在身上。

每个月的津贴费,除了一些必须开支外,他只留少量的钱,买一些马列、毛主席著作和有关青年修养的书,其余的全部存入银行,分文也不肯乱花。

战友们都知道雷锋有个“节约箱”,就是用破木板钉成的小木箱。他把捡来的破铜烂铁、废螺丝钉等东西都放在里边。遇到需要的时候,他就从“节约箱”里找出来适用的东西,不用的废品就拿去卖了,卖来的钱,都全部交公。

雷锋给小朋友们分享节约箱

故事5:“钉子”精神

一天,在看电影的时候,有个姓贾的小同学,在电影放映之前,发现前排座位上,有一位解放军叔叔,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书。

二天,小贾出于好奇,往前凑了凑,不禁惊喜地叫出声来:“啊!这不是雷锋叔叔吗?这么一点儿时间,你还抓紧时间看书啊!”

雷锋抬起头来:“时间短吗?我已经看了三四页了。”接着他又解释说:“时间短,可以看一页是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就得靠抓緊时间。”接着他又有意识地问小贾:“你对学习抓得紧吗?”“抓得不紧。”小贾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抓得不紧可不行。”雷锋亲切地劝告小贾说,“你们在学校里学习,条件有多好,应该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啊!”他怕小贾片面地误解了他的话,又补充说:“当然,必要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也还是要参加的。可是,在学习的时候,就一定要认真学习。不然,时间就白白地浪费了。”

雷锋就是这样抓紧一切点滴时间,认真看书学习。针对有些人学习时间抓得不紧的毛病,他总结自己挤时间学习的体会,写下了这样一篇日记: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就能够钻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雷锋精神内涵丰富,具体有哪些?

雷锋一生虽然短暂,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精神品质、德行情操犹如一盏启明灯,永远为人们指明着前进的方向,引领着人们积极进取、不懈奋斗。

1.热爱党、热爱祖国、热1.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我要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雷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