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寸是多少厘米(打蛇七寸真的能打死吗?)
«——【·前言·】——»
2018年,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栏目组安排了一项实验:测试打蛇七寸能否让蛇真的一命呜呼。
几番实验下来,结果竟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部分蛇对于“打七寸”似乎都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反应,只有一条眼镜蛇死于“打七寸”。

这让很多听惯了“打蛇要打七寸”的人难以置信,毕竟这是咱们的老祖宗在和蛇争斗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而且后来这句俗语还延伸出了“抓住事物要害”的意思,现在竟然被印证不靠谱?
这是怎么回事呢?

«—【·模糊的“七寸”长度·】—»
说起蛇的七寸,有些人可能根本反应不过来,因为七寸换算一下大约是23厘米左右,普通人要想轻松地在蛇身上找到23厘米的位置也不那么容易。
而之所以要“打七寸”,是因为据说蛇的心脏会长在这个地方。

心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泵血,为身体各个部位的组织器官输送营养物质和养份。
此外,心脏通过左心室将血液输送至身体的各个部位,氧气和器官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被推送往身体的各个部位。而二氧化碳等废物则会顺着血液,从肾脏、肺等器官排出体外。

所以将心脏称为“生命的发动机”一点也不为过,它是生物活动的动力源。心脏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生物生命活力,对于蛇类来说也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直接敲击蛇的七寸,相当于对蛇的心脏发起致命打击,当心脏遭受影响时,蛇类会在瞬间丧失行动能力。

打“七寸”固然可以对蛇类动物造成致命的打击,但问题是蛇类的心脏真的长在距离脑袋七寸的地方吗?
蛇类动物种类繁多,有的蛇全身长度都不足20厘米,还有的光脑袋就不止23厘米,所以老祖宗所谓的“七寸”并非具体长度,而是一个大概范围。

这个大概范围在靠近蛇类动物头部位置上,大约是指从头数全身长度的七分之一的位置。那么打蛇“七寸”的位置真的靠谱吗?
带着这个疑问,央视记者来到了黄山蛇类研究所,想寻求一个确切的答案。

眼见为实,黄山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带着记者做了一系列实验,他们首先选出了一条眼镜蛇做实验。
由于眼镜蛇雌蛇和雄蛇尾巴不一样长,于是工作人员测量了一下,除了尾巴之外这条眼镜蛇大约长为1.15米,那么七寸大概就是23厘米左右,标记好位置之后,工作人员对“七寸”开始击打。

很快眼镜蛇在攻击之下就张大嘴不动了,工作人员将眼镜蛇拿回工作室解剖,发现它的心脏确实因为击打而破裂了。
实验进行到这里似乎还很符合逻辑,但接下来的实验结果跑就开始让人匪夷所思了。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又选了两条王锦蛇,这两条蛇分别身长1米和1.47米。
同样计算出“七寸”大概位置之后,实验人员对“七寸”进行击打,但令人吃惊的是,这两条王锦蛇都没有死,只是在疼痛的作用下挣扎起来。

于是实验人员将王锦蛇带回实验室解剖,结果发现这两条王锦蛇的心脏都没有长在所谓“七寸”的地方,1米长的王锦蛇心脏长在“七寸”上方,而1.47米的王锦蛇的心脏则生长于所谓“七寸”下方。
这可真是奇了怪了,难道“七寸”的范围竟然这么大,不同长度的蛇心脏位置竟会长在不同的地方?

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研究人员干脆进园子找来了一批死亡的蛇尸体逐一开始解剖,寻找这些蛇心脏是否都在“七寸”之处。
结果仍然令记者十分震惊:体长才刚刚1.2米的五步蛇,心脏就长到了10寸的地方,而不到1米,仅仅只有93公分的圆斑蝰,心脏也在10寸,体长86厘米的五步蛇,心脏也长在了8寸的地方,简直与所谓的“七寸”相差甚远。

这个实验结果,除了能看出来蛇随着体长的增加心脏有可能长得更远之外,根本找不出什么特别准确的规律。
也就是说,咱们老祖宗很有可能只是通过常见的蛇总结出了个“七寸”的大概范围,但实际上,打蛇打七寸并不是准确地靠谱。

是不是很震惊?更震惊的还在后面:有研究人员直接说,即便是蛇的心脏真的规规整整地都长在“七寸”的位置,你在野外遇见蛇,也基本上没有办法通过“打七寸”的方式打死蛇。
这又是为什么呢?

«—【·凶狠的蛇·】—»
大部分人都对蛇有着相当程度上的恐惧,在遇到蛇的时候想要保持冷静精准敲击到蛇的七寸还是有相当程度上的困难的。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捕蛇人,也不能百分百保证能精确拿捏住蛇的七寸,更别说我们普通人了。

先不说蛇类会不会乖乖束手就擒,等着被人拿捏七寸,若是在这个过程中它们感觉到巨大的生命威胁,先发制人咬人一口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在野外遇到蛇,别想着动不动就打死它, 多数情况下,蛇类遇到人类之后并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为了自身安全,尽量离它远点。

我们人类害怕蛇,蛇类也同样畏惧和害怕人类。人类是食物链金字塔上最顶端的生物,很少会有动物会打人类的主意,除非是活得不耐烦了。
蛇类对此也有自知之明,人类并不在它们的食物范畴之内,无故招惹人类最后大概率得不偿失。

人类还有医生可以帮助治疗伤口,蛇要是被人类打伤或者打残了,可就没有那么走运了,危机重重的原始丛林中任何伤病都有可能成为压死蛇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且,据研究学者统计,被蛇类咬伤的患者,其伤口有百分之八十集中在脚部。

这是因为蛇类主要在陆地上爬行,多数情况下只能攻击到人类下半身位置,其中脚踝是最容易遭受蛇类攻击的位置。
所以如果一定要进入密林等地方作业,外出之前,需要重点装备自己的下半身。选择材质耐磨厚实的衣服裤子,最好穿上能遮盖住脚踝的高邦靴子,将裤脚束紧塞入鞋帮中。

另外一些树栖习性的蛇会从树上发动攻击,在森林中休息时最好远离高大的树木。可以的话尽量穿着长袖和外套,戴上手套,不要给蛇类丝毫可乘之机。
在草丛茂盛的区域行动时,可以带上一根棍子,走路时用棍子左右敲击周围的地面引起地面震动,这样可以提前赶走周围可能存在的蛇类。

蛇类是天生的“半聋子”和“半瞎子”,它们的视力和听力稍显逊色,但对周围环境的震动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
所以蛇类在迅速感知到地面震动之后,会接受到“人类出没”的信号,为了“相安无事”,就会主动远离人类,“相忘于江湖”。

«—【·遇见蛇怎么办?·】—»
当我们遇到蛇了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与蛇对抗的过程中全身而退呢?
多数蛇类喜欢栖息在植被生长旺盛的区域,因此在户外活动时,尽可能远离蛇类可能出没的区域,例如茂盛的草丛、气候湿润的森林、灌木丛林等区域。如果不确定自己要活动的区域是否会有蛇出没,可以询问当地的居民。

当我们不得不在植被茂盛的区域活动或者作业时,就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即使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遇到蛇也不要掉以轻心。当我们与蛇类狭路相逢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自乱阵脚。

遇到蛇之后,尽量不要做出会刺激到蛇的举动。蛇类不会主动攻击人,但它们在应激状态下也有可能作出自保行为。
在蛇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缓慢后退,一点点与蛇拉开安全距离。在这种情况下,蛇类一般不会来追击人类。

但如果因为太过慌乱落荒而逃,反而可能引起蛇类兴趣,掠食者大多有追击逃跑猎物的习惯。
如果是在家中遇到了蛇,也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保持冷静,千万不要一时激动对蛇类做出过激行为。在家中发现蛇之后,第一时间退出蛇类出没的房间,并且关好房门,防止蛇类离开房间藏到我们找不到的位置。

第一时间联系附近的民警或者小区物业,也可以拨打消防热线电话,让消防人员前来处理闯入家中的蛇。
有必要的话,可以在对住宅进行全面的检查,防止有其他蛇类在家中安家,对住宅中的其他人形成潜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