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壮是谁生的孩子(秦宣太后临死前要求男宠陪葬,最终结果如何?)
亲宣太后,又称芈八子,是《芈月传》中主角芈月的原型。这位太后的经历可比电视剧中精彩多了。那么,这位传奇女子,和魏丑夫之间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太后不简单
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妃子。
秦惠文王去世后,秦武王继位。秦武王没事非要去举周鼎,结果因此受伤去世。秦武王英年早逝,膝下无子,导致王位空悬,秦武王的弟弟们开始争夺皇位。最终胜出的便是宣太后一方。

当然,这个过程十分复杂。
诸位王弟中,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是公子芾和公子壮。
公子壮是秦惠文王后的儿子,秦武王同父同母的弟弟,他的继位顺序最靠前。而公子芾则是宣太后的儿子,同时还得到宗室大臣樗里疾的支持。
就在二人竞争激烈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意外。赵武灵王竟然也插手此事。
赵武灵王,就是通过胡服骑射,让赵国迅速崛起,就连秦国都要避其锋芒的那位。赵武灵王提议让公子稷来继承皇位。
这公子稷也是宣太后的儿子,此时正在燕国当质子。
宣太后对赵武灵王的提议自然不满,毕竟她这边已经为公子芾上位做了很多准备。但是当时赵国强盛,宣太后不敢得罪赵武灵王,加上公子稷也是她的儿子,谁做秦王对宣太后来说差别不大。经过一番斟酌后,宣太后接受了赵武灵王的提议。

赵武灵王派人去燕国索要公子稷,燕王也不敢得罪赵国,只得放人。在宣太后和她的的弟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顺利继位,也就是秦昭襄王。
宣太后知道,很多人对于秦昭襄王的继位不满,十有八九会发动叛乱。为此,她以秦昭襄王的名义封魏冉为大将军,率领大军守卫咸阳城。
几个月后。以公子壮和公子雍为首的一群朝臣果然起兵反叛。幸亏宣太后这边早有准备,派遣魏冉率领大军迅速平叛。
趁此机会,宣太后将惠文后赐死,将秦武王后放逐。这样,秦国再也没人可以威胁到她的地位了。
由于秦昭襄王还年幼,宣太后名正言顺地代理朝政。
太后的感情经历很丰富
秦惠文王去世的时候,宣太后还很年轻,因此她的感情经历也很丰富。
秦昭襄王继位的时候,义渠王曾经前来祝贺。宣太后和义渠王一见钟情,很快便走到了一起。当然,碍于身份,二人的事情自然要隐瞒起来。

直到后来宣太后诞下两子,此事无法隐瞒了,才将此事告知秦昭襄王。
有意思的是,秦昭襄王并未动怒。原来,宣太后所图甚大,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秦国和自己的儿子。
义渠国一直是秦国的一个心腹大患。
义渠是一个游牧民族,常常兵犯秦国。后来秦惠文王趁着义渠国内乱,出兵平定了义渠地区,义渠国向秦国称臣,成为了秦国的附庸。
但是这一切只是义渠国的权宜之计,趁着五国伐秦的时候,义渠国出兵秦国夺取了数座城池。
等秦国缓过劲来,秦惠文王率领大军攻打义渠国,夺取二十五座城池。此后,秦国和义渠国之间或战或和,关系十分微妙。
秦国想要图谋大业,就必须先拔掉义渠国这个钉子。
宣太后和秦昭襄王一番合计,决定借着宣太后生子来解决义渠国这个隐患。

听说自己儿子出生,义渠王急忙赶到秦国。当他进入王宫后,见到的不是朝思暮想的宣太后,而是全副武装的秦国士卒。
义渠王到死都不明白,自己情投意合的女子,为何会对自己刀剑相向。
义渠王死后,义渠国群龙无首,再次陷入混乱。秦国趁机出兵,彻底攻灭义渠国。在其故地设置了陇西郡、北地郡和上郡三个郡。
宣太后执掌朝政时期,重用自己的亲戚,其他朝臣都成了摆设。此举导致朝臣对其不满。
等秦昭襄王成年后,朝臣怂恿秦昭襄王亲政,将宣太后和他的亲信们赶出朝堂。
清闲下来的宣太后,为了打发日子,又和一个叫魏丑夫的男宠谈起了恋爱。
她就在魏丑夫的甜言蜜语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宣太后想让魏丑夫陪葬
宣太后实在是太喜欢魏丑夫了。为了能和他长相厮守,竟然写下遗诏,等她去世后,让魏丑夫为她陪葬。

得到消息的魏丑夫吓哭了:这是什么操作?不带这样玩的!太后你坑死我了。
虽然一百个不愿意,但是魏丑夫也没什么办法。他只是宣太后的一个男宠,和那些宫女、太监其实没啥区别。宣太后要他陪葬,他是连拒绝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魏丑夫求生欲强烈,他思来想去,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第二天,他便带着一箱珠宝找到了庸芮府上。庸芮乃是秦朝大臣,是一位纵横家。纵横家有个特点,嘴皮子特别厉害,直的他能说成弯的,假的能被他们说成真的。
庸芮消息灵通得很,一看庸芮这架势,就知道对方来意。在屏退左右后,魏丑夫打开了箱子,对庸芮说道:“我的情况想必大人已经知晓。我知道大人是有大智慧的人,我愿拿出大半身价,只求大人能够保住我的性命。”
庸芮看了一眼箱子里的东西,笑道:“好说好说,你来找我算是找对人了。整个秦国,能救你的人也就三个,而我便是其中之一。”
过了几天,庸芮便找了个机会求见宣太后。

庸芮语不惊人死不休,张口就说道:“太后,大事不好了!惠文王知道你和义渠王还有魏丑夫的事情了。他说等你去世之后找你算账。”
宣太后闻言,害怕道:“大白天的,胡说什么呢?人死了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庸芮接着反问道:“既然人死后就没有知觉了,那太后为何要让魏丑夫陪葬呢?这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何况您和魏丑夫的恋情,虽然谈不上尽人皆知,但是朝中大臣心里都有数。您让魏丑夫陪葬,难免会有非议的。这对您的名声可没好处。”
过了半晌,宣太后突然笑着说道:“弄了半天,你是来替魏丑夫当说客的。你肯定从他那里得了不少好东西吧?”
庸芮也笑了:“只要我说得对太后您有利,那么我是替谁说话,或者得了谁的东西,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拿了别人的东西,替太后您出谋划策,岂不是更有意思?”
“行了,我会撤回旨意的。你回去让魏丑夫安心吧。”
就这样,靠着庸芮的三寸不烂之舌,魏丑夫成功躲过一劫。不过相较于宣太后和魏丑夫的那点事情,庸芮的一番对话反而更加耐人寻味。一个建议,甭管对方出发点是什么,只要对自己有益,为什么不采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