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水肿怎么办 ,不仅仅是熬夜导致,还有可能是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具有不同病理改变,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病情发展缓慢,有蛋白尿和(或)血尿、管型尿及不同程度高血压、水肿和(或)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本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以中、青年为居多。虽然急性肾炎可以发展成慢性肾炎,但大多数慢性肾炎由病理类型决定其病情。

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病因不清楚,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迁延不愈,病程超过1年可转入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患者中不足15%~20%有明确的急性肾炎病史,而大部分慢性肾炎并非有急性肾炎迁延而来。系膜增生性、膜性、系膜毛细血管性、局灶硬化性等为慢性小球肾炎患者典型的病理改变。

慢性肾炎起病潜隐,进展缓慢,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但总的来说,是不停顿地逐渐发展至肾功能衰竭。其主要临床特点为:
1.水肿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水肿。水肿程度可轻可重,在缓解期亦可完全缓解。
2.高血压 有一部分慢性肾炎患者会有高血压症状,血压升高可持续性,亦可间歇出现,以舒张压升高(高于90毫米汞柱)为特点。
3.尿的改变 尿改变几乎是慢性肾炎患者必有的症状,蛋白尿最为常见,可从“±”到“++++”不等,其中一部分为选择性,另一部分则选择性差,在尿沉渣中有程度不等的红、白细胞和颗粒、透明管型。急性发作时,血尿明显甚至可有肉眼血尿。
4.贫血 慢性肾炎患者在水肿明显时,有轻度贫血,可能与血液稀释有关。临床可见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唇甲色淡等症状体征。
5.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肌酐清除率(Ccr)降低。临床上可见少尿或无尿,恶心呕吐,纳呆乏力,嗜睡,皮肤瘙痒等症状。

慢性肾炎属中医“水肿”、“腰痛”、“虚劳”的范畴。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外邪侵袭,内伤脾肾所致。脾肾功能失调,气阴亏损,使体内水津散布、气化发生障碍,则水液泛溢肌肤而见肿满,常见因素:①居处潮湿或涉水冒雨,水湿之气内侵,或平素饮食不节,湿蕴于中,脾失健运。如湿郁化热,湿热蒸腾中焦,上蒙下注,致正气更加虚损,症状进一步加重。②劳倦伤脾,加之饥饱失常,以致脾气日见亏损,脾虚及肾,而致脾肾两虚。③素体肾虚,或病后体弱,肾气内伤,进一步导致肾阳不足,不能温养脾土,以致病情加重。
本病初起多为虚实夹杂,可见肺肾气虚,水湿内聚证。随着病情的发展,日久伤阴,转为气阴两虚;气阴两虚转为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此外,还兼夹邪实的不同,如湿热,瘀血相杂,外感,水湿相混等。六味地黄丸是治疗慢性肾炎的常用方剂,可在此方基础上加六味地黄汤加枸杞子、女贞子、桑椹子、车前子、地肤子。具体方药:生地黄25g,牡丹皮10~20g,炒山药20g,山萸肉15g,白茯苓15~25g,桑椹子25g,枸杞子20g,泽泻10~20g,女贞子20g,车前子15~25g,地肤子15~25g。水肿明显加益母草15g,冬瓜皮20g;腰痛腰酸者,加杜仲20g,川怀牛膝各15g。

温馨小贴士:慢性肾炎的饮食调养很重要,首先要控制食盐,有轻度水肿、高血压者宜进低盐饮食,食盐量不超过3克/日。如果高度水肿者,则宜进无盐饮食。无水肿及高血压者可选普通饮食,也不宜过咸。另外,也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取,蛋白质的摄取以补充体内需要即可。如无水肿、高血压且肾功能正常者,每日补充的蛋白质为每日尿丢失的蛋白质×1.45+1.0克/千克体重,其中优质蛋白质(即动物蛋白质)占50%左右,如有肾功能不全,则每日补充蛋白质为0.6~0.8克/千克体重,其中优质蛋白质占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