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重庆“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让养殖户少走弯路、多增收入

4月15日,重庆市“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一鸣 摄
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冯珊)中小养殖户面临市场行情难预测、疫病防控压力大等问题。重庆打造的“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如何帮助养殖户解决这些实际困难?在今(15)日举行的重庆市“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作华进行了解答。
刘作华介绍,重庆市创新打造“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正在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用科技帮助养殖户少走弯路、多增收入。
具体来看,在适应度方面,以数字化破解行业痛点,推动全链条协同。重庆市“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通过“数据驱动+智能赋能”深度融合,精准契合当前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需求,适应在规模化养殖、家庭农场等多场景推广,给猪场装上了“神器”。
首先是“市场望远镜”,归集养殖、屠宰、交易等全链条数据,实现从生产计划到市场投放的智能决策闭环。通过AI预测市场行情、金融服务平台的AI生猪点数和智能巡检功能,辅助金融机构高效开展贷前调查、贷中评估、贷后管理,帮助养殖户融资4700余万元,线上交易额突破2300亿元。
其次是“环境遥控器”和“健康手环”。通过智能环控系统、精准饲喂和疫病监测技术,像家用空调一样保持猪舍舒适,实现环境参数毫秒级响应与生猪健康动态监测。
在未来趋势方面,数字化引领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生猪产业将加速向“无人化猪场”迈进,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全流程透明化管理,相当于配备了“机器人保姆”,有自动精准饲喂、机器人清洁,每块猪肉都有“电子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生产—加工—流通”信息,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平台化、发展绿色化。重庆生猪产业大脑已初步构建了“猪易养”“猪易卖”等数字化平台,打通产销对接壁垒,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通过“技术+政策”双轮驱动,为中小养殖户提供普惠服务,确保他们用得起、用得好。刘作华介绍,“生猪产业大脑2.0”覆盖20多万户市场主体,提供智慧养殖、金融贷款等一站式服务,破解中小规模场“没钱养、风险高”等难题。同时,依托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构建了生猪领域大模型,为其他中西部地区养殖户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也有望引领中国生猪产业向数字化、可持续方向升级。
刘作华表示,重庆市“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的独特之处在于“接地气、能复制”,通过标准化建设指南输出、核心技术模块移植、数字生态共建共享三重路径,推动生猪产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为保障肉食品安全、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