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蔡炳炎:尺素寄家国 淞沪浩气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06:24:00    

安徽合肥蜀山烈士陵园内,蔡炳炎烈士墓前的铜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一尊青铜雕像静静矗立。抗日英烈蔡炳炎将军的目光穿过80多年风云,凝视着他用生命守护的祖国山河。

1902年,蔡炳炎出生于合肥东郊胡浅村。1924年,蔡炳炎在老同盟会会员、舅父邓子云指引下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蔡炳炎成为革命新生力量,跟随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13年间屡立战功。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此时的蔡炳炎已成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少将旅长。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蔡炳炎写下“军人不怕死,就怕不能为国而死!”的请战书,率部5000人星夜驰援上海罗店战场。8月26日凌晨3时,蔡炳炎督部向日军主力盘踞的陆家宅发起冲击,振臂高呼:“本旅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进者生,后退者死,其各凛遵!”在与日军激战中,他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年仅35岁。

率军开赴上海途中,蔡炳炎在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将妻子赵志学和子女送下船,叮嘱妻子:“你在照看好子女之余,还可参加妇女抗日救亡团体,为国家出点力。”在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中,他写道:“殊不知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4天后,他为国捐躯,家书竟成绝笔。

蔡炳炎牺牲后,国民政府追晋其为陆军中将。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蔡炳炎为革命烈士,其灵柩于次年迁葬合肥市。2014年9月,蔡炳炎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18年清明节,蔡炳炎的儿子蔡浙生给父亲写了相隔81年的回信:“抗日战争胜利了!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您所希望见到的一切,我替您见证了!”

为了纪念蔡炳炎,合肥市政府将其故居附近的道路更名为“炳炎路”。蔡炳炎“爱国家、爱人民、爱家庭”的家训,在子孙后代身体力行传承下,影响着家乡人民、年轻一代。蔡浙生直到2023年离世前,还时常在当地中小学校、社区公益课堂,不断讲述抗战故事;2023年,蔡炳炎的孙子蔡文革在炳炎路边纵身跃入深河中,救出一名落水者。

来到蔡炳炎墓前的人,都会久久凝视他的墓志铭:“少怀壮志,才识超群。东征北伐,屡建功勋。抗倭救国,喋血淞沪。江淮俊杰,黄埔精英。蜀陵长眠,青史垂名。”淞沪烽烟已然消散,蔡炳炎将军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家国大义却如不灭的火种,在代代相传中照亮前行的路。

(据新华社合肥8月15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5日 10 版)

新华社记者 朱 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