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钥匙,领房本!斗门村民住进村里电梯楼
“妈,今天新房可以领钥匙了,快跟我一起去。”4月11日9时30分,斗门区莲洲镇福安村村民梁彩玲满脸喜悦赶回家,急急忙忙牵着60岁家婆李群好的手,往“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赶去。

验新房、交钥匙、领“红本”。4月11日,国家级宅基地改革制度试点项目——“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首期正式交付,20户村民同天喜圆安居梦,标志着“上楼安居”的“福安模式”迈入成果落地新阶段。
上午10时,“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首期交付仪式举行,和很多村民一样,彩玲婆媳的新家将在那里。
“多亏了‘福安·幸福里’这个项目,让我们成为了首批受益的村民!”梁彩玲手捧崭新的不动产权证和钥匙,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幸福里’项目以创新的政策、实惠的成本价和灵活的贷款方案,让我们实现了安居梦。”谈及装修计划和入住时间,梁彩玲早有盘算:“我老公是做装修的,他早早就确定了装修方案,我期待能赶在国庆前搬进来,让家婆也早日在新居享福。”
远眺水墨青山,近观水乡鱼塘。在“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项目现场,除了首期楼房建成,二期也已拔地而起,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内部装修,预计今年6月将焕然一新地呈现在村民面前。
“目前,整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莲洲镇福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振业介绍,一期已经交付,二期开始内部装修,三期项目也正展开桩基础建设,预计明年的春节前可以交付。
2020年9月,斗门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斗门区乘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东风,着眼破解农村人多地少、宅基地供需矛盾突出问题,以多户联建方式建设“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
强化集体议事决策,创新实施“村集体出地、村民出钱”的方式;在全省率先探索集约用地、分红质押、积分管理等村民住房保障新机制;理顺公寓建设、分配以及使用问题……2024年,“福安模式”入选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改革有效落地,村民直接受惠。林振业介绍称,村民公寓参照国有建设用地商品房出让的模式,参建农户以均摊方式共同拥有该地块宅基地的使用权,同时可以“一户一证”办理宅基地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登记,从而更好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权益。
采写:南方+记者 林郁鸿
图片:通讯员供图
【作者】 林郁鸿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