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无人机,下有电子眼!宁波高速为啥“天地双巡”?

各点位都安装了智能监测设备,数据实时传输至养护管理平台。
4月15日,宁波进入汛期。
面对可能出现的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宁波各高速公路未雨绸缪,通过“科技监测+人工巡查”双保险、“隐患排查+重点攻坚”两手抓、“物资储备+实战演练”两到位等多项举措,全力保障宁波境内高速公路安全畅通,为市民出行保驾护航。
“我们重点监控的是34处高边坡、18公里高路堤、4处临水临崖路段和50座上跨下穿桥梁。”浙江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宁波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这些点位都安装了智能监测设备,数据实时传输至养护管理平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警。同时,管理中心还与高速交警、交通执法等部门建立线上联动机制,确保险情信息共享“零延迟”、应急处置“零时差”。
在此次防汛工作中,宁波各高速公路建立起“空中+地面”的立体监测网络——
在空中,利用无人机进行高空巡检,可以快速发现边坡松动、排水堵塞等问题;
在地面,则依托边坡监测系统、移动车载巡查系统等数字化设备,对高速公路主线进行动态监测。
据统计,4月份以来,宁波管理中心已累计开展结构物巡查360人次,清理疏通边沟约8公里,维修加固护栏等交安设施50余处,为汛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人员检查防汛设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何确保防汛物资、设备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在应急保障方面,宁波各高速公路也做足了准备。
宁波管理中心在甬台温高速、杭甬高速等沿线5个应急基地和养护项目部,储备了20余吨黄沙、4000余只麻袋、近20台水泵等防汛物资,并对“龙吸水”等大型排水车等专业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确保随时可用。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管理中心还特别注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方面,组织一线员工开展防汛安全培训,重点讲解险情识别、设备操作等知识;另一方面,联合交警、消防等部门开展实战演练,模拟边坡坍塌、道路积水等突发情况,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通过演练,我们的应急响应时间大大缩短。”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各环节衔接更加顺畅,队员们的应急处置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

工作人员逐一检查排水口。
目前,宁波各高速公路已形成“巡查监测—隐患整改—应急抢险”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的联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全力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让市民出行更安心、更顺畅。
汛期行车小贴士
遇到强降雨时应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车距;
如遇积水路段不要盲目涉水;
发现边坡塌方等险情请及时拨打12122报警。
记者 金鹭 编辑 刘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