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代客祭扫”让思念“无界” 网络下单服务风险需注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20:27:00    

清明节是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江苏各地墓园也迎来了集中祭扫高峰。部分受制于时间或距离等因素无法亲临现场逝者家属则会选择“代客祭扫”,由工作人员远程转达对亲人的哀思。淮安永思园公墓礼仪部负责人陈芹介绍,永思园通过提供“代客祭扫”这一便民服务,替不能到场的家属祭奠亲人,让思念之情跨越距离。

“清明佳节倍思亲,永思园为没有在当地的客户,提供代客祭扫,通过线上或者是微信或者是电话沟通,我们会以视频或者是图片的形式,传达给客户。我们提供鲜花、敬香、擦拭墓园,清扫墓园周围的环境,帮助他们做各种祭祀仪式,主要是为了寄托他们对亲人的一份哀思。”

近年来,在网络平台也出现了提供代祭扫服务的商家,不少人将“代客祭扫”发展成了副业。记者搜索某线上二手交易平台发现,“代客祭扫”的服务内容一般包括对墓碑的基础清洁、摆放指定祭品、上香、献花、默哀鞠躬等,价格在几百到一千元之间。如果有增加祭品、诵读悼词、视频连线等需求,则需要与卖家进行沟通并额外付费,整个交易过程都在线上完成。有市民表示,这样的方式可以方便逝者亲友传递哀思。

“我觉得这种代祭扫还是挺方便我们年轻人的,因为工作太忙,要加班,实在是没时间回去祭扫,刚好发现有这种代祭扫的,提供的服务也很全,也能表示我们的一些哀思。”

与此同时,也有人质疑“网络代客祭扫”的合法性与安全性。江苏国颂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小祥律师指出,从法律角度分析,网络平台下单的代客祭扫本质为《民法典》第467条规定的“无名合同”,适用服务合同一般规则,建议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通过书面协议进行明确,否则将存在合同履行风险。

“如果服务方未按约定完成祭扫,如漏献祭品、未拍摄指定角度照片等,目前无统一服务标准,缺乏监管,易引发‘虚假祭扫’‘摆拍炒作’等信任危机,出现违约情形难以救济。”

此外,在网络代客祭扫过程中,消费者需提供墓位编号、逝者信息等敏感数据,还存在个人信息与隐私泄露风险。焚烧祭扫品后,如果没有管理到位,造成失火或其他财产人身损害,在赔偿定责时也会更为复杂。徐小祥提醒,在选择该项服务时,消费者还需谨慎。

“‘代客祭扫’是殡葬行业适应现代需求的产物,法律不禁止但须严守合规底线。服务机构应兼顾商业逻辑与人文关怀,消费者则需理性选择正规平台,通过法律工具规避风险,让技术服务更好承载缅怀之情。”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记者/骆宇杰编辑/赵梦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