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观念变 需求多元化 暑期兴趣特长班培训市场持续升温


暑期托管班趣味活动

小朋友体验攀岩的乐趣
暑假将至,暑期生活成为家长群里的热议焦点。不同于往年扎堆报班的喧嚣,今年暑期的培训市场呈现出多元分化的新气象。记者近日走访呼和浩特市多家培训机构,实地探访“双减”政策落地第四年暑期教育培训市场的转型轨迹与家庭教育观念的深层变革。
暑假兴趣培训班报名火热
在市中心一家美术中心,咨询报名的家长络绎不绝。该中心负责人表示:“‘双减’后,关注孩子艺术素养培养的家长明显增多,报名人数远超往年,其中低龄段报名尤其火爆。”书法、绘画、舞蹈、围棋等传统项目热度不减,而国潮风也带动了书画学习的新风尚。
64岁的李阿姨说:“儿子儿媳上班忙,暑假我就带着孙子去兴趣班。”游泳和跆拳道隔天上课的安排,既让孩子学有所得,又解决了无人看护的难题。对于双职工家庭,兴趣班承载着学业提升与日间托管双重功能。家住玉泉区少年宫附近的张女士早早为上三年级的孩子报了书法与舞蹈班,她直言:“即便提前一个月,热门时段的名额也常告罄。”
中考体育分值权重的提升,催热了体育培训市场。呼和浩特市多家室内场馆的少儿暑期班招生火热,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课程纷纷上线。锐宁羽毛球馆张教练坦言:“体育计入中考总分后,家长投入意愿显著增强。”该馆提供团体课、小班课、“一对一”教学等多种选项,价格档次分明,并辅以团购、体验课等优惠吸引生源。
游泳作为暑期经典项目,更显火热。赛罕区某健身中心游泳馆推出12节少儿班,前200名报名可享“1180元享14节课”的优惠。泳池中,孩子们在教练的指导下认真练习。王女士看着训练中的女儿,眼中满是骄傲:“孩子喜欢,也肯吃苦。体育锻炼不仅强身健体,更能磨炼意志,培养坚毅品质。”
从专攻学业转向多元化
“跟着书本去旅游”,研学旅行成为假期新宠。我市多家旅行机构推出热门线路:北京五天四晚科技研学,足迹遍及国博、故宫、清华大学,孩子们通过场馆参观、讲座与实验,感受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西安四天古文化之旅,在兵马俑、半坡博物馆的厚重历史与电子科技大学的现代气息中穿梭。
当远行存有顾虑,本地化体验项目应运而生。我市一些教育机构主打职业体验与生存挑战,让孩子们在模拟社会角色中培养财商、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市区活动,家长更安心。”某教育机构季老师介绍,这类活动因安全便利备受家长青睐,原价898元的课程优惠至698元后报名踊跃。
“现在报班,孩子说了算。”市民陈松表示,本想为五年级女儿报钢琴课,孩子却坚持选择舞蹈班,最终他尊重了孩子的意愿。
家长陈先生每年精心制定孩子的暑期计划表,确保劳逸结合。他告诉记者,假期不应是学校生活的简单延伸,而是以兴趣为火种,点燃自主探索的热情,在多元体验中积蓄成长能量。
采访中,多位家长表示,会把报班的选择权交给孩子。从事多年教学的郭青老师表示,家长报班的前提必须是孩子感兴趣,缺乏内在动力,效果难达预期。
某美术培训机构马老师从业6年,谈及暑期培训班的变化时表示:“过去家长多考虑升学加分,如今更看重审美素养的培养。”这正是“双减”政策引导下,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缩影。
市场热度不减,选择更需理性。多位业内人士提醒广大家长,面对琳琅满目的暑期培训班,务必擦亮双眼,谨慎甄别。首先,建议严格考察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是否完备、教师团队的专业资质是否过硬,这两者缺一不可,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其次,家长切勿被天花乱坠的宣传效果和承诺所迷惑,应主动向已报名的老学员家长了解真实评价,多方考核机构的教学质量与服务情况。最后,切勿轻信任何机构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缴费前要逐条、仔细审阅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责,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防范潜在的消费陷阱。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若谷 文/图)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魏颖
丨审核:韩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