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点燃项目引擎 激活发展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17:25:00    

位于襄垣经开区的山西酷纳斯通橡胶科技有限公司以废旧轮胎、炭黑为原料,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有效提高脱硫效率,实现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推动橡胶轮胎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徐翔摄

图为位于壶关的山西鑫磁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加大科技研发力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非晶带材系列产品的智能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张国平摄

图为山西成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生产制造工艺和自动化智能冲压、德国DURR全自动涂装等生产线,产品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尚华摄

图为位于长子经开区的山西唯诺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智能矸选、清仓机及绿色充填设备项目生产车间投入运营。徐翔摄

图为中兵长智电脑装配作业现场。田雨摄

山西高科华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员工正在检测产品。近年来,该公司在技术研发上不断投入和创新,其生产的智慧互动地砖屏、透明屏等新产品备受市场青睐。赵浩摄

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坚持把维护小米品质放在首位,陆续开发出绿色、有机小米系列产品和以小米为原料的谷之爱米粉系列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和好评。尚华摄

上党经开区现代物流园高架桥项目已初具雏形。该项目东起开源路,西至英雄南路,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项目建成后,将破解原有过境公路阻断物流园区南北连通的难题,使园区形成多向出入的立体交通网络,为物流产业升级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徐翔摄

7月21日至22日,长治开展2025年第二次重点项目建设拉练活动。市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各地检阅项目建设的进展成效,在重点项目一线,认真倾听企业所需所盼,现场协调解决具体问题。要求各县区全力以赴拼经济,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行走在上党大地,放眼望去,各类重大项目扬鞭跃马、高歌猛进。今年以来,长治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坚持用好经济工作七个方面主抓手,兼顾项目体量、质量,统筹投资结构、效益,大抓招商引资、大抓项目建设、大抓产业转型,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乘势而上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时序初秋,长治一批重大项目再次按下提速增效“快进键”。

潞州区吾悦广场项目将时尚购物中心、特色风情街区、精品生态社区相融合,建成后,将化身城南商业新地标,有效激活周边居民消费新活力;上党区雅瑞环保抗菌复合材料模块化地毯示范智造项目正致力于打造年产6000吨高性能纤维生产线,推动区域纺织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在潞城区,新能源储能电池系统组装制造项目着力研发优质储能产品,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项目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钢筋水泥浇筑的“实物量”,工厂车间产品交付的“进度条”,见证长治项目建设成效。

上半年,长治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5.6亿元,其中,项目投资完成386.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83%;省重点工程投资完成率67.8%;招商签约项目551个、金额1387.9亿元,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实物工程量对投资增长的拉动效应尤为突出,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7.1%,成为驱动投资上扬的关键力量。

让大项目“顶天立地”。在屯留经开区,桓鼎工业固废高值化低碳利用产业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预计建设工期两年。在长子县,华北最大神话主题乐园呼之欲出,总投资7.55亿元的山海传奇时空广场项目进展顺利。沁源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抢抓山西省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试点建设机遇,于今年1月上马新能源及氢能产业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总产值可达16.74亿元。

让小项目“铺天盖地”。位于沁县沁州黄镇的德米特有机农业项目于今年1月正式动工,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这一生态农业标杆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引领当地农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升级。在襄垣县古韩镇南丰沟村,总投资0.88亿元的新裕农业项目一期工程已投产,二期大棚主框架正在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带动周边5个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0万元,解决400余人就业。

长治扬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势头,在确定的“3131”项目盘子中,777个省市重点工程全线推进,18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逐步落地。上半年,全市新入库项目830个,同比增长17.2%,完成投资184.7亿元,同比增长21.2%。截至目前,全市亿元以上项目达295个,本年度完成投资253.7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4.4%。10亿元以上项目39个,完成投资76.2亿元。

追“新”逐“绿”

科学布局新兴产业

在传统产业增长动能减弱、新兴产业赛道竞速加剧背景下,长治把项目建设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以高质量项目引领建设具有长治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擦亮全市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底色。

如何把握好产业项目建设机遇,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的发展路径?从长治能源转型与制造升级两大重要领域,可以一探究竟。

在“一块煤”里找项目。在襄垣县潞安化工180万吨/年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中,点“煤”成“油”的神奇魔法正在上演:黑色的煤炭穿过数千米的各类管道和反应器,变身为CTL全合成基础油、费托烯烃、液体石蜡等新型原材料。

接下来,在潞安化工产生的灰黑色粉煤灰,将被运往3公里外的山西坤源化工有限公司。“吃下潞安32万吨固废,吐出3.5亿元产值。”山西坤源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晟炜介绍,曾被视作环保包袱的废料,在坤源化工可蜕变为处理工业废水的净化剂,身价暴涨20倍。据介绍,这条“煤—废—净水剂”循环链每年可消纳固废超10万吨。

通过绿色低碳项目赋予能源产业新内涵的同时,坚持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襄垣县互通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以前沿科技赋能共享电动单车制造向“新”提质;屯留区北京脑智星耀脑机接口产业基地项目将促进装备制造、半导体、生物医药产业与前沿脑机接口技术融合,打造未来产业新引擎;武乡县山予钙业年产10万吨纳米碳酸钙项目(二期工程)深耕纳米新材料技术,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长治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0.5%,高于全市工业增速2.8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制造业、非煤工业增速在压力中实现扭负为正、持续提升,增速分别达到3.3%、2.4%。

发展动能的加速集聚,离不开对项目的精准布局。今年以来,在十大重点产业链基础上,长治围绕确立打造的1个千亿级、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的产业培育矩阵,聚焦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与装备制造、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光电LED、现代医药、信创、食品、低空经济等产业集群,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终端产业,大力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为全市新兴产业搭台“建群”。

政策护航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上午签土地出让合同,下午就拿到企业土地使用权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在屯留经开区,桓鼎工业固废高值化低碳利用产业园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屯留经开区推行“地证同交”新模式,将土地规划、能耗评估、基础设施配套等项审批要件前置,提升土地出让效率,实现“地等项目”“地配优企”。

“在襄垣办企业,需要的材料简单明了。”青岛元恒丰电力设备项目负责人杨军说。得益于当地“一窗受理、一单告知、一网申报、一专班包联”集成服务模式,杨军在35个工作日内就办妥从企业注册到开工建设的全部手续,相比以往节省近40%的时间成本。

今年以来,长治持续强化要素保障、政策保障、机制保障,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面对项目所需、企业所盼,各级各部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用好用足相关政策,实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及时梳理汇总重点项目建设问题清单,优先解决项目建设用水、用电、用气、用工需求,保障重点项目早落地、快建设。

降低创业成本。简化审批流程,将部分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县区直接办理,全面实现“就地办”;释放赋权红利,将千余项市级权限赋予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基本实现“办事不出园区”;助力减负纾困,免征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费负担做“减法”,发展动能做“加法”。

提升服务效能。加强政策扶持,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小微企业健康成长。紧抓重大政策、重大机遇,完善全周期服务机制,使经营主体分布更加合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逆势上扬。梯度培育特色专业镇,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开发区“升级版”,激活经营主体发展动能。建立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定期组织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对接,畅通产业发展金融血脉。

降低准入门槛。深化企业开办、变更、迁移、注销“一件事”集成改革,以“一次办”破壁垒、提效能,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畅通企业诉求反馈渠道,架起政企“连心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一照多址”登记便利化改革,实现一张营业执照、多个地址、多点经营,健全“个转企”培育机制,推行综窗受理改革,实施“一窗受理、一次告知、集成服务”。(郭慧聪)

(责编:张文卫、林晓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