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护城河+新赛道崛起:邮储银行2024财报揭示双引擎如何驱动均衡发展
3月27日晚间,邮储银行(股票代码:601658.SH,1658.HK)对外披露了2024年年度报告。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行业息差收窄压力,邮储银行难得地交出了一份兼具稳健与进取的年度答卷。
公告显示,报告期内,邮储银行资产总额达17.0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4%,负债总额16.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9%;实现营业收入3,487.75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居国有大行前列;实现利润总额945.92亿元,在高基数下同样保持了温和增长。与此同时,在“量价险”均衡策略下,2024年邮储银行实现净息差1.87%,继续保持同业领先。
透过数据可见,邮储银行在巩固传统零售优势的同时,加速布局新赛道,构建起更具韧性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结构,为长期增长注入新动能。对此,有市场人士分析并表示,邮储银行2024年的经营,成功实现了“规模增长、结构优化、风险可控”的均衡生长。随着“五篇大文章”战略的纵深推进及数字化转型红利的持续释放,邮储银行有望在利率市场化与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进一步巩固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金融供给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国有大行典范。
传统优势巩固:零售护城河与县域网络深化
作为以零售银行为战略定位的国有大行,邮储银行依托独特的“自营+代理”模式,2024年进一步夯实核心竞争优势,零售基因再度得到强化,普惠金融领军地位亦得到凸显,且资产质量持续保持行业优秀水平。
零售业务方面,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个人客户数超6.7亿户,广泛覆盖全国各县域地区;管理个人客户资产(AUM)16.69万亿元,同比增长9.6%,富嘉、鼎福客户分别增长17.60%、26.91%。另外,依托近4万个营业网点的“自营+代理”模式,其个人存款余额达13.6万亿元,占较高存款总额比例,付息负债成本率则维持较低水平。这一“低成本资金护城河”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尤为稀缺,支撑其净息差保持1.87%的行业领先水平。
而在普惠金融领域,年报显示,邮储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3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29万亿元,两项指标均居国有大行首位。通过“主动授信+场景化服务”模式,其普惠贷款不良率控制在低位,实现规模与质量双优。
在银行业整体风险压力上升的背景下,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0%,保持国有大行最低水平;拨备覆盖率286%,风险抵补能力显著高于监管要求。尤其是公司贷款不良率逆势下降,显示其“聚焦战略客户、严控高风险行业”的对公策略成效显著。
新赛道崛起:多元引擎驱动第二增长曲线
在巩固零售基本盘的同时,邮储银行加速布局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新赛道,非息收入实现增长,战略转型初见成效。在科技金融领域,邮储银行争当“生力军”;在绿色金融领域,以往的先发优势终于开花结果,转化为了业绩增量;而在养老金融方面,邮储银行则打造陪伴在客户身边的养老暖心银行、国家养老金融全面推进的重要服务银行,致力于抢占银发经济制高点。另外,财富管理与数字金融板块也随着转型加速,点燃了生长加速器。
科技金融方面,邮储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超9万户,融资余额突破5,0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超40%。其创新推出的“技术流”评价体系突破传统财务指标限制,通过专利数量、研发投入等多维度精准画像,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且从北京中关村(000931)、苏州工业园区等科技金融事业部试点项目贷款低不良率来看,邮储银行的“风险可控的高成长赛道”逻辑已得到验证。
绿色金融领域,邮储银行2024年绿色贷款余额7,817亿元,同比增长22.55%,增速持续多年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围绕“双碳”目标,其创新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碳账户+碳积分”等产品,并深度参与全国首单银行间商务写字楼绿色类REITs,形成“融资+融智”综合服务能力。
养老金融方面,依托近3亿中老年客户基础,邮储银行构建“账户+产品+服务”全生态体系: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数再度获得突破,市场份额居行业前列;推出“U享未来”专属品牌,打通养老金缴存、投资、健康管理等场景,手机银行适老化功能覆盖广泛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邮储银行去年的资金资管业务同样亮点纷呈,高收益离岸人民币债券规模居全市场第1位,基金投资规模居国有大行第1位,同业代销基金业务规模突破2,000亿元,债券做市交易量突破万亿元。实际上,邮储银行2024年聚焦于打造金融市场差异化增长极,同业客户合作日益紧密,已成功构建涵盖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全方位合作格局。
截至报告期末,邮储银行同业客户合作数量超3,300家。凭借自身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能力,邮储银行未来有望在金融市场领域持续释放增长动能,进一步巩固“大资管”时代下的国有大行领先地位。
全年科技投入122.96亿元,同比增长9.03%,驱动手机银行MAU达8,184万户。AI大模型“邮智”应用于智能风控、客服等领域,反欺诈识别准确率显著提升,数字化运营效率亦得到提高。
邮储银行的“双表”强韧术:资产负债表提质与损益表多元化的平衡路径
对银行的透视,永远离不开报表中一个个准确的数字。从邮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来看,其结构的优化有助于自身抵御周期波动,而多元收入的提升,也有助于其经营韧性的增强。
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贷款占总资产比例提升,显示出资产收益能力持续增强;负债端通过发行永续债、优化存款期限结构,将流动性覆盖率保持在安全区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6%,为业务扩张预留充足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利息净收入温和增长1.53%的同时,邮储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增长3.21%,理财、托管、投行等业务贡献度上升。成本收入比也由2023年的64.82%减至2024年的64.23%,数字化降本成效正逐渐显现。
对于未来发展,邮储银行有着清晰规划。董事长郑国雨表示,2025年邮储银行将因势而变、顺势而行,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巩固传统优势、开辟新生赛道、激活发展动能,加快推进战略优化升级,优化资产负债表、强韧损益表,着力打造“更加普惠、更加均衡、更加稳健、更加智慧、更具活力”的一流大型零售银行,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行长刘建军也提出,未来邮储银行将在服务实体经济宗旨、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的使命担当中日益彰显出国有大行的价值 ,其将主动把握、积极应对低利率时代的挑战,深挖禀赋价值,优化业务布局,构建更稳健、更均衡、更有韧性的收入结构、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建立更优秀的风控体系、更低成本的运营体系,全面激发转型发展内生动能,开辟内涵式发展新局面。
邮储银行的2024年年报,既展现了其作为零售巨头的战略定力——网络、低成本负债、优质资产质量等传统优势持续巩固;也揭示了新增长极的崛起逻辑——科技、绿色、养老等赛道正从“投入期”迈向“收获期”。在“规模增长、结构优化、风险可控”的均衡发展框架下,这家最具差异化特色的国有大行,已成为在稳健中寻找突破的银行范本,有望持续引领国有大行高质量发展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