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那一抹“红”,是少年成长的底色——甘肃通渭县文庙街小学探索新时代红色教育模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20:30:00    

走进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文庙街小学,稚嫩的童声正齐声诵读《七律·长征》,教学楼前的诗碑在朝阳下熠熠生辉。这座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2000年落成的长征诗碑,不仅镌刻着1935年毛泽东在此即兴朗诵的壮丽诗篇,更见证着新时代红色教育的生动实践。

作为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节点,这所百年老校正将红色基因深植于3300余名学子的心田。“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在文庙街小学五年级(7)班,红领巾讲解员站在讲台上,动情地讲述着红色故事,在分享的过程中,台下的同学们也听得格外认真。

文庙街小学教师蔺晓燕介绍,学校开展“红色故事人人讲”和“红色歌曲节节唱”活动特别有意义。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孩子们不仅真切重温了革命年代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更让红色基因在讲述与倾听中自然传承;同时,课前唱红歌活动,使红色精神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据悉,文庙街小学这种浸润式教育源于系统构建的“十五红”育人体系。从“红色故事人人讲”到“红色歌曲节节唱”,从“红色校训时时铭”到“红色课程班班学”,从“红色艺术月月展”到“红色研学步步悟”,15个育人维度编织成立体教育网络。

走进文庙街小学,红色精神已融入校园血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校训与“红色印迹”文化长廊交相辉映,展览馆里主题展板上焦裕禄、雷锋等楷模的事迹与“小小解说员”的讲解相得益彰……

创新实践让红色教育焕发时代光彩。大课间时间,教师们带领学生开展沉浸式红色游戏:红色主题体能训练标注着“重走长征路”,学生们以运动方式,经历那段革命岁月……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将红色历史、诗词铭记于心。

“我们学校深挖红色资源,设计了多样化的‘重走长征路’项目,这些项目巧妙地融入了长征中如‘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等经典场景。”教师王莉霞说。

此外,学校还通过多种方式,将红色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每月一次的革命影视赏析,借助光影魅力,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无畏精神与革命历程的波澜壮阔;每学期至少两次的红色研学实践,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榜罗镇会议纪念馆亲身感受红色历史的厚重。

在学校,红色基因正成为教育发展的鲜明底色。

“文庙街小学党组织通过打造‘1+X红烛联盟’,构建党员和教师成长共同体,多维度开展结对帮带行动,实现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文庙街小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张九生介绍,学校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实践中形成了“1334+N”红色党建模式,即践行“团结奋斗,锐意进取”的文小精神;树牢好支部、好支委、好党员三个支点;聚力强基、铸魂、赋能三维工程;夯实精细管理、学生成长、家校协作、安全保障四项服务,以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从课堂到课后,从教师到学生,红色基因正转化为看得见的育人成效:近年来,该校先后被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特色学校,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通渭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瑞玺表示:“通过深化教育名县建设,通渭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见效,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打造思政课品牌,同时,通过深化科学教育、开展读书行动,结合县情实际,全力打造书画艺术特色品牌,创建一批特色校园。”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郑芃生 通讯员 杨争荣 田倩倩)

作者:郑芃生 杨争荣 田倩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