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一季度云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91亿元 昆明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9.6%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8:16:00    

4月28日,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云南省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到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郭金华,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高红梅,云南省就业局局长郭玉川,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潘文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丽娜,云南省能源局总工程师付晖,昆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伟,砚山县政府党组成员、砚山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汪俊强进行发布。

发布会介绍了全省一季度经济运行相关情况。一季度,昆明市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9.6%。

经济增速较去年提升1个百分点

一季度,云南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91亿元、同比增长4.3%,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3.6%、4.9%。总的来看,一季度云南经济运行呈现回升态势持续巩固,通过增量对冲不利影响的成效明显,多个领域出现趋势性好转,重点州(市)支撑有力,就业总体稳定、居民持续增收5个突出特点。其中,在坚持高质量发展前提下,一季度经济增速较去年全年提升1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不断缩小。

下一步,云南将重点做好10个方面工作:聚焦稳定工业增长,推动铝、硅、磷、有色和稀贵金属延链补链项目落地,强化能源、烟草支撑;聚焦高原特色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花卉、咖啡、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经作提质增效;聚焦服务业提质发展,推动批零住餐、交通运输、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重点行业稳存量、扩增量;聚焦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动商品房去库存,抓好“三大工程”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聚焦激发消费潜力,实施好消费品换新倍增行动,着力壮大假日经济,打响旅居云南品牌;聚焦扩大产业投资、民间投资,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推进,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聚焦高质量开发合作,运营好中老铁路,抓好沪滇“16+16”园区合作共建,承接好产业转移,市场化、高水平办好第9届南博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增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加力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加大力度助企服务;推动重点州(市)挑大梁、其他州(市)各展所长,共同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

此外,一季度,云南梳理出100个旅居目的地、100个旅居重点招商项目、5种旅居发展模式、50个典型案例,并在北京召开了“旅居云南”宣传推介大会。“旅居云南”已经成为引领云南省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引擎,在促进群众增收、企业发展、青年创业、人民幸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季度,全省旅居人数达228.81万,四川、重庆、广东、浙江、黑龙江等省市成为云南重要的旅居客源地。

工业经济呈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比2024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非烟非能工业增长8.3%,比去年全年提高4.2个百分点。

下一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在扩增量、稳存量、提变量上下功夫,推动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包括加快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大企业项目帮扶力度、精准靶向实施工业领域招商等。同时,深度谋划并制定实施有色金属延链补链强链、稀贵金属新材料做大做强等5个专项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100户重点亏损企业帮扶行动,按照“4个一”帮扶工作机制,解难题、促发展。

绿电发展方面,今年以来,省能源局统筹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绿色能源强省建设,能源保供有力有序,清洁电力占比稳步提高,绿色资源优势不断发挥。一季度,全省发、用、送电量保持较快增长,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稳增长。规模以上发电量90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增速较全国高9.8个百分点。保障全社会用电量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增速较全国高4.9个百分点。在绿色电力资源优势发挥下,一季度能源投资完成457.8亿元,同比增长40.9%,投资规模和增速均居重点行业第一;能源行业增加值增长5.2%,分别较1—2月、2024年提升0.9个、1.7个百分点。一季度,国家共向云南核发绿证1.2亿个。

下一步,省能源局将持续加快能源项目建设、做大绿色电力供给规模,支撑全省投资增长;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加强优化调度运行,推动绿色电力多发、多用、多送,为全省经济增长作出能源贡献;继续研究推动扩大绿色电力证书应用场景,以绿色电力优势招引更多先进制造产业项目落地。

昆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作为省会城市,昆明一直努力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近年来,昆明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一体推进“三大经济”,谋划提出“‘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统筹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产业发展思路,并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了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新质生产力带动下,昆明市经济呈现“V形”复苏态势,今年一季度GDP增长4.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9.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较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5、2.2个百分点。其中,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9%,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此外,昆明积极加强智能算力、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的谋划布局和政策引导,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目前,昆明低空航线超过150条,常态化运行60条,无人机起降点超过100个。

下一步,昆明将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从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等方面发力,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加快推动数字赋能,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新质生产力提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进一步发挥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作用。

高原特色农业对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其中农业产值同比增长5.4%,高原特色农业对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并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

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持续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包括持续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着力打造“高原粮仓”;及时开展“十五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规划编制,启动新一轮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及后续衔接政策制定;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等项目实施,着力提升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加大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提升“绿色云品”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云南连续9年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列入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513.55万人,提前完成年度1500万人目标任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盘保持稳定。

今年,云南一方面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做好省外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实现省外转移就业402.12万人,完成年度380万人目标任务的105.82%。同期,全省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855.23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的56.5%。同时,巩固拓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成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驻省外劳务工作站和大批外出务工能人的作用,招引有投资意向的“小商”,全省运营就业帮扶车间较试点前增加206个、累计达2338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0.57万人。

另一方面,云南着力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就业。目前,云南正在大力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实施高原特色农业、中药材产业、文旅产业等6个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每年培训100万人次;采取“一县一业”项目式培训方式,逐步构建“培训+评价+就业+增收”全链条工作体系,更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廖兴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