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术前“化疗+免疫”让癌细胞无处可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4:31:00    

来源:新民晚报

老胡快70岁了,因为吞咽困难来医院就医,没想到是食管上长了一个近3cm的大肿瘤,且有淋巴结转移。按传统方式,老胡已经错过手术治疗的机会。但现在,他有了新的选择!医生们为他制定了术前“放疗+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在两个周期的治疗后,他体内的肿瘤竟然神奇地“消失”了,吞咽困难也完全缓解。考虑肿瘤性质以及复长等原因,医生为他进行了微创的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手术。从“不能手术”到“根治性治疗”,老先生对医生高超医术感激不尽。

中国,是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食管癌的分型中,食管鳞癌占比超过80%。日前,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志刚带领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医学中心进行研究探索,在食管鳞癌的术前治疗和精准评估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生的希望。

传统方式中,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标准治疗策略是“术前放化疗+手术”。但约一半患者在术后仍会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远处转移的发生更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如何破除这一困境?李志刚带领团队开展的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策略:术前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此成果发表在外科学顶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Surgery)》上。这项覆盖中国8家大型医疗中心、纳入1428名患者的大样本研究显示,接受“术前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患者,两年总生存率高达81.3%,显著优于传统治疗组的71.3%。更令人振奋的是,“术前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的患者,其远处转移率较以往降低了近一半,且并发症也较少。

手术是食管癌治疗的重要环节,李志刚团队通过“深咬活检”(从原病灶多点取样)、超声内镜穿刺可疑淋巴结,并结合PET-CT扫描,来准确识别病灶,并以此来区分不同类别的患者,给出不同手术策略。数据显示,这套方法不仅能精准发现食管内病灶,更能提前发现近5%的远处转移患者。

在一系列扎实的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针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已全面推广个体化治疗策略,将患者分类施策,提出“三段模式”。

■ 高危患者 针对性选择新辅助“化疗+免疫”或“化疗+放疗”方式,最大限度清除癌细胞或者遏制其生长,为患者争取手术切除的机会,同时延长患者的远期生存。

■“术前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效果佳的患者 通过精准评估,实施“主动监测”,避免过度或者过早手术,以“保器官”策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复发风险高的患者 在手术后,运用ctDNA检测,来检测患者复发风险,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在最佳时机给予适宜治疗。

李志刚提醒:“早筛早诊仍是关键。若有吞咽不适、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本报记者 左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