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心灵愈站 | 独生子被“宠坏”厌学攀比怎么办? 心理专家:别总给他“最好的”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1日讯 小王(化名)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受尽了宠爱,不仅爸爸妈妈要什么给什么,爷爷奶奶对他也是言听计从。所以小王从小就染上了玩手机的坏习惯,整个小学时期的学习成绩都是倒数。爸爸妈妈为了帮他戒手机,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最后花大价钱把小王送进了一所高级私立中学,但小王不仅成绩没有丝毫进步,还染上了攀比的坏习惯,频繁管父母要零花钱,装阔请朋友吃饭,埋怨父母不如同学的父母有钱。后来,小王因为替“好哥们”出头,打伤了一名同学,被当着全校人的面批评。他觉得没面子,休学在家,没日没夜玩手机。

图片与本文无关
纽扣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师周广华老师详细了解了孩子的成长经历后,找出了孩子厌学、沉迷游戏的原因:
归根究底,就是父母把孩子喂得太“饱”了。父母用脊梁为孩子铺路,可孩子踩着父母的脊梁,只顾着眺望远处的灯红酒绿,毫无感恩之心,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对自己的目标保持一种“饥饿感”。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他营造一个略显“饥饿”的环境。让他自己主动去努力、去获取、去进步。周老师建议小王一家做了以下几个调整:
1.物质上“饿一点”
爱需要双向流动,付出也需要回报。父母都要对孩子有一个意识——我不欠你的。我们要杜绝孩子成为“白眼狼”,就一定不要什么都满足,让孩子学会去“取”,而不是伸手要。因此,我们要帮孩子分清需要和想要。需要的东西:学习用具、换季的衣服、生活的吃食这些必需品,父母可以无条件地给予。想要的东西:一双想要已久的名牌鞋子、一部想看的电影、一个昂贵的玩具,这些可有可无的需求,父母要学会“饿一饿”孩子。物质的“饥饿感”,会让孩子因为想要一个东西而去努力,得到了之后也会更加珍惜。
2.给孩子的庇护“少一点”
有位作家说过:“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就是从父母牵手到父母放手的过程。毕竟父母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任其生长”也许他会走得更远。
3.让孩子的成长“苦”一点
适当的劳动能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父母要“狠心”让孩子去吃点苦,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拥有独立生活,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经过指导,亲子关系明显缓和,小王学会理解父母,能跟父母进行正常的沟通。后面从私立学校转到普通中学,不再和同学攀比,静下心学习,成绩得到很大的提升。
(本文系真实案例,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闪电新闻记者 郝彬洁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