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视频·新360行之殡仪主持人|你见过六点半的八宝山吗?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车辉 王羡茹 武俊豪
“每天我都在用眼睛记录一年四季清晨六点半的八宝山。”2001年出生的周宏月告诉记者,今年是她成为殡仪主持人的第五个年头。

早上六点半上班,下午两点半下班,日复一日地与生死对话,让这位年轻的殡仪主持人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我以前不怕死,但现在我开始害怕死亡。”周宏月坦言,她害怕的并非死亡本身,而是自己的离去会给家人带来伤痛。“我不认为死亡只是一个人的事,它牵动着整个家庭。”每次看到逝者亲属痛哭的场景,她总会联想到自己的家人,也因此更加珍惜生命。

回忆起第一次主持葬礼的经历,周宏月说,仪式的细节已模糊,但家属平静告别的画面仍历历在目。“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就是让逝者和亲人没有遗憾,体面地告别。”工作中,周宏月也遇到过不少挑战。一次,家属提出不按传统流程,要求她自主设计告别仪式。“每个环节都没有具体方向,需求只能当天对接,非常棘手。”临近开始,亲属们又临时要求增加讲话环节,站位、介绍顺序等细节都需要现场调整。面对不可控因素,周宏月凭借细致的把控和灵活的应变,最终让仪式圆满完成,家属的情绪也得到了释放。“那段时间他们压力很大,希望一切完美,又无法亲自操持,只能信任我们。”周宏月说,能得到家属的认可,是对她专业能力最大的肯定。
作为殡葬行业的年轻从业者,周宏月时常要面对外界的质疑。“有人说‘这么漂亮的姑娘做这行可惜了’,刚开始确实会难过。”但她渐渐明白,这份工作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我们用专业和温度,送逝者走完最后一程,这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在八宝山殡仪馆,像周宏月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用青春的热情化解死亡的冰冷,用专业的服务抚慰生者的伤痛。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殡仪馆的台阶上,这些年轻的“生命摆渡人”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生与死的交界处,架起一座座温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