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3D打印罗盘箱、变色隔热舷窗……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隐藏款”揭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1:34:00    

上游新闻

3月28日起,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试运行3天,新航站楼开始迎送旅客,3天共起降12架次航班。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

历时4年多建设,这座新航站楼有哪些亮点?有哪些“隐藏款”不容错过?

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建八局T3B航站楼项目总工程师陈波林,揭秘这座航站楼背后的故事。

重庆首例

浇筑区域分“豆腐块”并跳仓施工

2021年1月14日,是陈波林来到T3B项目担任总工程师的第一天,他记得很清楚。那时,他刚结束成都天府机场项目工作,又紧锣密鼓地投入到新项目中。“这个项目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挑战,我们也积极地在新技术、新工艺上开拓探索。”陈波林说。

T3B航站楼南北长846米,东西宽590米,属于超长超宽单体建筑。在这样的大型建筑中,在浇筑地面混凝土时,按照传统工艺,是将浇筑区域分为很多个“豆腐块”,每个“豆腐块”称为一个“仓”,再依次对“仓”进行混凝土浇筑,为防止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每两“仓”之间会留一个2、3米后胶带,60天后封闭胶带。

60天的等待期,势必会延长工期,为了缩短等候时间,陈波林和专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决定使用“跳仓法施工”。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仓”之间不挨个浇筑,而是像下跳棋一样,间隔浇筑。这样就可以节约60天的等候期,第1次浇筑完成后,只需要等待7天,就可以进行2次浇筑,既能保障质量,又能节约施工时间。

随后,陈波林和专家开始对混凝土进行不同配比实验,前后经历了5、6次实验,收缩变形值终于达到设计要求。

在陈波林看来,后来航站楼能提前一个月封顶,“跳仓法施工”绝对功不可没,而将这种工艺用于地面工程,在重庆也属首例。

国内领先

“原位拼装,整体提升”实现高空对接

“超大面积、大跨度、大高差。”这是陈波林对T3B航站楼屋面的形容。屋面结构采用12道陡坡状的异形三维曲面焊接球网架,屋盖高差达16米,相当于5层楼多高,最大跨度达90米,施工难度非常大。

“由于航站楼是不停航施工,传统吊装会超出限高要求;高空散拼安全系数低,难度大……”陈波林说,经过多次专家论证会,最后决定采用“原位拼装,整体提升”的施工技术。也就是把16米的网架分成4段,每一段进行原位拼装后,再用集群式千斤顶,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多点同步提升,将16米高的网架提升到位后在高空对接。

该施工方案不仅降低了网架拼装及焊接的高度,还提高了整体施工质量,进而更好地控制安全风险,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安装成本。目前,这一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全新设计

“月牙形舷窗”能变色隔热

站在T3B航站楼中央大厅抬头望,顶部的12道天窗特别耀眼,这些极其有层次感的月牙形的采光舷窗,被很多旅客“装”进了相机。

“这12道舷窗不仅考虑到美观,还有节能。”陈波林说,航站楼屋面南北两侧共有12道天窗玻璃,其中朝南的6道采用了重庆造热致调光玻璃。

这是一种复合夹胶玻璃,结合重庆禾维科技有限公司的热致调光材料,组合而成的一款创新性新产品。这些玻璃可随日照温度升高自动雾化,变换颜色,有效隔绝炎热气候,提升航站楼节能水平。

为实现“鲲鹏展翅”的设计理念,T3B航站楼运用了大跨度钢结构,钢结构的防火保护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争取关键的逃生和救援时间。

这个防火保护方案结合了多位专家的研究和实验数据,与领先的防火涂料企业PPG合作,采用膨胀型防火涂料,这种涂料遇火会膨胀,形成隔热层,让钢结构在意外失火时也能坚持3小时不垮。这样一来,既能保护建筑结构,又能为人员疏散和消防灭火争取宝贵时间,大大降低生命财产损失的风险。

首创案例

航站楼内藏着“飞碟”和“机器人”

身处T3B航站楼中央大区,视野贯穿400米的南北广场,酷似飞碟和机器人造型,集通风、消防、广播、航显等功能为一体的罗盘箱遥相呼应。

陈波林说,T3B航站楼装饰工程首次应用3D打印技术,机器人罗盘箱的头部、颈部全部采用3D打印技术路线,从数字化建模+增材式3D打印+预制式拼装落地,实现“数字化设计”到“数字化建造”的一体化流程,极具“科幻未来感”,是目前国内机场3D技术在机场大面积使用的首创案例。

在陈波林看来,T3B航站楼的建设,也是一次以“平安、绿色、智慧、人文”为主要内容的“四型机场”理念的生动实践。

这个“一步一景”的新航站楼,旅客们可以来“打卡”,特别是这些“隐藏款”别错过!

原稿点击:3D打印罗盘箱、变色隔热舷窗……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隐藏款”揭秘-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