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泄火式对待轮椅老人:航司服务外包,态度不能外抛 |新京报快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8:16:00    

近日,有大V博主发帖称,“在首都国际机场看到有地勤人员欺负坐轮椅老人”,事件引发关注。图/IC photo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有大V博主发帖称,“在首都国际机场看到有地勤人员欺负坐轮椅老人”,事件引发关注。4月13日晚,该博主更新微博称,“经与国航确认,是地面轮椅服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涉事员工已暂停工作并联系老人赔礼道歉。”博主表示,“他们找了涉事员工谈话,确认了其是把个人生活里的情绪波动带入了工作中。”

一位航司地勤人员,因把个人生活里的情绪波动带入了工作中,导致其在向坐轮椅老人提供服务时,态度敷衍、动作粗暴,表面看,此次事件的发生乃至被曝出,都有一定偶然性。但这种服务“失温”情况的出现,也暴露出航空服务链条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值得引起行业重视与反思。

通过该微博反映的涉事航司调查结论可知,此前博主反馈的服务问题,确认属实。也就是,此前曝出的“轮椅前倾差点翻了”“老人在轮椅上惯性地在摆渡车里滑动”“轮椅直接就摔在了地上”等“全程像泄火”的服务过程,并不是博主的有意夸大,而是事件中坐轮椅老人的真实经历,也是地勤人员的有意为之。

作为航司服务人员,如此粗暴地对待坐轮椅的老人显然极不合适,既缺乏对旅客起码的尊重,也可能危及老人的安全。更何况,这本就是其服务内容,而非工作之外的帮扶,把个人情绪带入工作之中,显得很不专业,也有违职业道德。

按照报道的说法,涉事地面轮椅服务系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这一解释虽明确了责任主体,却难掩航司对服务质量监管的缺位。站在顾客角度而言,其购买的是航司的服务,认准的也是航司的品牌,航司工作人员对老人缺乏基本同理心的种种失范行为,无论其是正式员工,还是第三方的服务人员,损害的都是航司的品牌信誉和形象。

这种外包人员职业素养与航司品牌承诺的严重脱节,恰恰提醒航司,外包模式固然能降低成本,但若缺乏统一培训与监督机制,恐怕会因此砸了自家的招牌。

因此,航空公司更应做的,或许是以此为契机,对涉及特殊旅客的服务项目,尤其是由第三方承包的内容,建立并完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通过随机抽查、畅通旅客反馈渠道等,确保每个环节都传递出对旅客的尊重与保护。

这其中更重要的是,航司要有及时发现自身问题的“眼睛”。真正有温度的服务,应建立在主动完善服务细节、前置风险防范的基础上,而非依赖公众曝光后的被动整改。

撰稿 / 流水(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刘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