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质帮扶到心灵守护:“3+3+N”工作法托起困境儿童成长梦
“阿姨,你看!这是我在幼儿园画的画!”6岁的童童(化名)蹦跳着奔向于洪区民政局局长隋冬霞。这个曾经因家庭困境而沉默寡言的孩子,如今眼里闪着光。这样的转变,源于该区创新实施的“3+3+N”困境儿童关爱工作法——通过教育赋能、心理护航、社会参与“三管齐下”,为特殊儿童撑起一片成长的蓝天。
增智赋能:补齐教育成长短板
“同样困境的家庭,两个孩子却天差地别。”翻开隋冬霞的调研笔记,一组对比令人深思:“走访第一户家庭时,5岁的女孩虽然有听力障碍,但能用肢体语言完整复述幼儿园学到的故事;而另一户未上幼儿园的7岁听力障碍男孩,却连基本的需求表达都困难。”
半年来,10名督导员、226名儿童主任走遍全区,发现未接受学前教育的困境儿童存在三大短板:语言发育迟缓、社交障碍、认知能力落后。
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部分困境家庭因经济或其他因素,未送孩子入园,致使这些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期,错失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为填补困境儿童的教育空白,于洪区民政局联合区慈善会成立爱心工作小组,启动“儿童增智项目”,致力于为困境儿童打造专属“智慧港湾”。自2024年7月起,该项目为7名在读幼儿园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家庭教育资助金。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发放资助金4.2万元。
多元守护:呵护身心健康成长
在沙岭街道未保站,心理沙盘前正上演暖心一幕:“这个小房子代表我的新家。”小勇(化名)用沙具搭建着梦想……
于洪区在沈阳市民政局指导下,联合普仁心理健康社工工作服务中心,启动了“守护童年、悦享未来”儿童心理沙盘成长计划,借助沙盘游戏,为孩子们搭建了探索内心世界、表达真实自我的平台。目前已经为41名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关爱服务,累计开展个体服务140人次,团体活动11场,服务187人次。
2024年,于洪区依托街道民政服务(未保)站和爱心社会组织,开展了20余场丰富多彩的关爱服务活动,累计吸引400余名困境儿童参与。其中,观赏大型音舞诗画剧《沈阳印记》,让孩子们领略到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白沙岛营地露营,锻炼了孩子们的独立能力;海蓝星及新乐遗址研学,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
3个“百分百”,打造专业关爱队伍。组织网络100%覆盖:搭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儿童关爱保护网络,配备10名儿童督导员、226名社区(村)儿童主任;业务培训100%落实:构建儿童福利工作者综合培训体系,通过文件制定与专题培训,提升业务水平;社会参与100%动员:实现10个街道民政服务(未保)站全覆盖,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
3种结合,实现精准关爱帮扶。运用“社区网格登记+部门联动反馈”核对机制,确保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的及时更新;年龄兴趣与活动设计结合:根据儿童年龄层次和兴趣发展,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梦想引导与陪伴支持结合:打造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社区,依托民政服务(未保)站,陪伴孩子逐梦圆梦。
N项活动,助力儿童全面发展。除“儿童增智项目”外,于洪区还开展多项活动:与沈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合作,在6所小学开展“成长护航与法同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品1500余份;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活动,筑牢儿童安全防线;实施“守护童年、悦享未来”儿童心理沙盘成长计划,实现从物质救助到精神帮扶的转变。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徐娜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