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换量 以罚代管,快递加盟商“失控”背后
央广网北京4月2日消息(记者冯仪 费权)“这些年,眼瞅着快递单价从10多元一路下滑,尤其电商发展起来后,各大快递公司为了争抢客户,不断压低单价。夸张的时候,浙江地区的电商件,每件单价甚至只有几毛钱。”在快递行业摸爬滚打近十年的杨浩,谈起“价格战”,连声感叹“太难干了”。
根据国家邮政局近日公布的快递业务数据,2025年2月单月快递业务量完成135.9亿件,同比增长58.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990.9亿元,同比增长30.4%。然而,多家快递公司公布的2025年2月经营数据显示,快递服务单票收入持续探底,2月行业平均单票收入7.29元,同比下降17.84%。其中,通达系企业单票收入同比降幅普遍超过8%。韵达单票收入同比下降14.85%至1.95元,申通、圆通分别下降9.33%、8.27%。
3月19日,国家邮政局发布消息,由于韵达快递部分加盟企业对协议客户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导致涉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被依法立案调查。
韵达被立案调查后,加盟制快递企业的问题依然待解。是什么导致了加盟商“失控”?让从业者叫苦连连的“价格战”究竟带来了什么后果?
以价换量费
单票收入低至1.95元

图源:韵达速递官方网站
根据公告披露的数据,2月韵达业务量同比增速将近70%,反超申通的63.39%,圆通、顺丰则分别增长48.78%和17.74%。但韵达票收入低至1.95元,降幅达14.9%,也是行业最高。对比韵达速递过去三个月的经营指标不难发现,韵达完成业务量同比持续增长,而快递的单票收入同比持续下降。
“单票收入不断下降,但业务量不断增长,这也反映出快递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曾任职某快递企业省级代理公司高管的余东告诉央广网记者,快递行业不断上升的单量与电商行业的红利关系紧密。谁能拿下更多电商单,谁就占领了更大的市场。杨浩也提到:“有的快递公司规定,揽收到一定量就奖励多少钱,于是网点就以成本价向商家收件,挣公司的奖金,根本不挣商家的钱。”
此外,加盟制快递公司为了抢占电商运输市场,将自身的硬件设施整体更新,转运中心、车队、仓库也升级扩充。而扩充后,想要持续盈利,新增的运力和仓库就需要寻求更多的揽收量来补充,以避免空置带来的浪费。余东补充说,快递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如何才能揽收到更多电商件?不断压低价格是最快的方式,这就导致单票收入持续下滑。但长期来看,如果成本无法同步降低,而单价持续降低,加盟商的利润空间只能再往下压。“价格战越打越激烈,加盟商挣钱就越来越难,现在越来越多的快递加盟网点进入亏损状态。”
以罚代管
为了生存低价抢单、刷单
加盟制模式下,一些快递公司总部将运输、装车、拉货工作也下派给各个省级代理,末端网点中的揽、派服务主要由加盟商招聘快递员来完成。陈丽曾在极兔速递的河北一级加盟点做客服,该加盟网点平均每天有2万单的收件任务。据陈丽介绍,各家快递公司的省级代理,会将大量的揽件任务下发到各一级代理商头上,而一级代理商又将任务层层下发。“这2万单任务我们会分发给下面的几十个网点。但即使大家共同承担,也有可能完不成考核,这时候只能给省级代理缴纳罚款,一个月多则十几万,少则几万元。”
“以罚代管”的情况在快递行业并不罕见。为了完成上级派发的“不可能的任务”,有些末端网点只能“剑走偏锋”。王超在浙江曾做过半年左右的韵达一级加盟商,“那会儿省代给我们网点每天规定的任务是2000多件揽收量,但每天实际能完成的很少。很多加盟商靠刷单来补自己完不成的量。”半年之内,网点亏损高达90万元,而大部分亏损都是因为给上级缴纳了巨额罚款。“上级给我定一个完不成的任务,超出的部分要么你自己放低价格去抢客户,要么就去刷单。而刷单的这些客户信息,都是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
除了刷单,揽收违规包裹也成了网点的“救命稻草”。“安检机只能查出快递大概的形状,如果真的塞了一些诈骗卡片,一个个拆开检查也不现实。”王超提到,有一些批量的刷单包裹会直接被拉到网点来,揽收的价格还很高。“他们会告诉你,里面只是宣传单,而且给的价格都很高。人都快饿死了,这时候有人给你一个鸡腿,你是吃还是不吃?”
对于韵达被立案调查一事,多位受访的从业者表示,韵达所面临的管理问题,也是加盟制快递企业在内卷中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认为,加盟制通过“总部+加盟商”的松散关系实现低成本扩张。行业恶性竞争导致单件利润压缩,加盟商为降低成本,减少安全设备投入和流程执行,通过快递包裹传播中奖诈骗信息这类事件,从全链路角度看,总部要承担主要责任。
压榨获利
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3月20日,韵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因加盟网点违规收寄被调查的公告》。公告称,针对公司加盟网点快递服务环节存在的管理问题,公司已立即部署整改工作,要求对服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整改;后续公司将持续强化管理及加盟网点管控,优化快递查验流程,加大对加盟网点的培训力度,提升识别伪装物品的专业能力,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图源:深圳证券交易所
记者就低价竞争、加盟商违规揽件等问题询问了多家快递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价格战是市场行为,快递公司是电商平台和商家的下游,实际上后二者在市场中的话语权更大。消费者倾向平价商品,商家想要开源节流,自然会压榨快递企业,从而压缩成本。”该业内人士表示,例如有的快递公司在初入市场时,靠以价换量获取份额,但是这种打法不可持久,否则会“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整改盘活行业也需要各家公司的努力,不是一家公司可以改变的。
低价内卷
掉队企业或将被市场抛弃
在赵小敏看来,“价格战”给快递企业带来的伤害远比想象中严重,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低价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一旦企业呈现疲态或者掉队,很容易被市场和资本抛弃。在持续的“价格战”中,快递物流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快递员的保险机制缺失较大,整体服务水平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在末端配送环节,快递派送不电联、不上门、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深受消费者诟病;网点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仍待改善;快递网点或末端呈现出微利化、无利化态势,导致部分快递加盟网点出现罢工、倒闭的情况,严重影响快递服务质量,和高质量发展相悖。
受访的多位从业者都提到,在自己所在的地区,末端网点和快递员的倒闭频率、离职率都很高。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一个网点存活的时间很短。余东表示,考核、罚款的层层分包,让加盟商和从业人员流动加速。而末端网点瘫痪导致的后果,只能由消费者承担。“长此以往,消费者体会到的服务质量就更差了。”在杨浩和余东看来,目前的快递行业急需出台一个行业最低指导价。“正常的行业竞价我们可以接受,可是不能低到无底线。”
赵小敏表示,未来如果快递物流企业继续“低价内卷”,忽视服务质量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或将愈发艰难。国家邮政局已明确将2025 年定为 "服务质量提升年",通过建立价格监测预警机制、推行快递服务分级制度等举措,全力推动“反内卷”,整治恶性竞争行为,引导企业从 "价格竞争" 转向 "价值竞争",鼓励行业并购重组,最终打造一批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快递巨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提到的杨浩、余东、陈丽、王超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