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保山昌宁:多措并举推进垃圾分类,共绘绿色家园新画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11:22:00    

清晨,保山市昌宁县绿巨能供销服务有限公司的废旧物回收员严红艳便熟练地打开手机里的“绿巨能回收员”App,仔细查看当天的预约回收订单。轻点“开始上门”后,她驱车前往客户预留地址,开启一天的废旧物回收工作。如今在昌宁,像严红艳这样的“垃圾猎人”正通过这款App,让废品回收像点外卖一样便捷。

近年来,保山市昌宁县努力探索“线上+线下”分类投放、“固体+液体”分开处理、“提取+加工”分别回收的垃圾治理新模式,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田园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互联网+回收:废品回收像点外卖

到达正新鸡排昌宁店,严红艳与店员简单沟通后,将整理好的纸板称重,搬运至货箱,在App上完成结算,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客户的预留地址。

正新鸡排昌宁店店员王蕊表示:“以前,我们店产生的废纸品垃圾都是送去废品回收站。现在我们可以在手机上预约,定时定点让他们来回收,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

王蕊口中便捷的“手机预约”,得益于昌宁县绿巨能供销服务有限公司开发的微信小程序和手机App,真正实现了“手机点一点·废品上门收”的高效服务。该公司借助“互联网+上门服务+回收”的创新方式,精准构建起城市、农村垃圾分类数据化管理模型,建起废品收购站和客户之间的智慧化桥梁,有效提升了废品回收的效率和精准度,推动垃圾减量和废品回收再利用。

“截至目前,我们公司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县、乡、村三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在县城新建再生资源综合分拣中心一个。”昌宁县绿巨能供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永昆说。

焚烧炉里“掘金”:垃圾变身“环保沙”

除了便捷的线上回收模式,昌宁县在城区投放1200只分类垃圾桶,建成700多个固定回收点,覆盖1600多个村民小组。垃圾被严格划分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并分别采取规范化处置措施。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收集后,被运往昌宁县观音山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在观音山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20吨的小型高温焚烧生活垃圾项目已建成投用。

该项目可对生活垃圾进行高温焚烧处置,实现尾气超低排放,各项数据稳定达标。焚烧后,每吨炉渣可产出80%的环保沙和40公斤的金属物,回收产值达280元/吨。与此同时,一座热能综合利用产业园正在焚烧厂旁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建成后每天预计产生200吨蒸汽,市场价约150元/吨。

清风(昌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长王映华介绍:“现在热能综合利用产业园正在建设,我们将利用热能对农副产品及木材进行初加工,一次性用品进行高温消毒,将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餐厨垃圾“榨油记”:地沟油逆袭工业原料

餐厨垃圾则实行单独收运,昌宁县专门配备3辆餐厨垃圾专用车,投放700余只餐厨垃圾收集容器。通过建立“城管执法牵头抓总、环卫企业闭环收运、处置企业无害化处理、资源回收公司提质利用”的工作体系,基本实现县城餐饮业餐厨废弃物日产日清。

配套建设的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可将餐厨垃圾残渣过滤脱水后入炉焚烧,油水混合物用于提取毛油。2025年以来,共处理餐厨垃圾1484吨,提取毛油59.36吨,回收产值20.77万元。

矿坑“吞”下建筑垃圾:废弃采坑变绿色银行

针对建筑垃圾,昌宁县巧妙利用露天煤矿矿坑,引进社会资本建成占地9900平方米的建筑垃圾处理项目,设计回填容量200万立方米,对建筑垃圾进行填埋和回收利用。昌宁县由此成为全市同时拥有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单独合法处置终端的县,在全国县级层面首创“三类垃圾”分置处理新模式。

“我们将继续抓执法精细化管理,通过全链条协同发力,推动全县垃圾分类从‘常态化’迈向‘高质量’,打造更洁净、更可持续的美好生活环境。”昌宁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曾寿姜说。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赵齐源 李永能 摄影报道

一审 资渔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