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别等摔倒再护骨 预防骨质疏松需打“组合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7:21:00    

本报讯 记者郑爽报道 骨质疏松症是很普遍的问题,但后果远比人们想象得严重。患者早期通常没有症状,往往多是骨折后才就诊,因此被称为“沉默杀手”。幸运的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如果已经患有骨质疏松,早期发现和适当治疗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展,预防骨折。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骨伤科负责人王有雪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让我们的骨骼变得脆弱的疾病。当骨质疏松症发生时,骨骼的内部结构变得脆弱,骨头的质量和力量都被削弱,很容易导致突然和意外的骨折。早期患者多数无明显症状,容易疲劳、乏力,劳累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甚至无法负重。

但随着骨质流失加剧,身体会逐渐发出“求救信号”。若发现自己身高比年轻时缩短超过3厘米,或出现驼背、腰背部持续性隐痛(尤其是久坐、久站后加重),就要引起警惕——这可能是脊椎椎体因骨量减少而压缩变形所致。日常生活中,轻微碰撞或摔倒后容易骨折(如手腕、髋部、脊柱部位),甚至打个喷嚏、弯腰提重物就突发剧痛,往往是骨质疏松的典型警示。

此外,有些人会感到四肢无力、走路不稳,容易疲劳,甚至出现牙齿松动、指甲变脆等看似不相关的表现,也可能与钙质流失、骨代谢异常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绝经后、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有家族骨折史或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风险更高。若这些症状反复出现,建议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测,而非等到“骨头脆如饼干”时才后悔。

预防方面,可以补充钙和维生素D,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磷、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坚果等。成人每日建议钙摄入量为800mg,50岁以上人群为1000—1200mg。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防治剂量可为800-1200IU/d。钙是骨骼的主要“建筑材料”,维生素D则像一个“搬运工”,帮助钙更好地被吸收利用。

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强骨骼密度。像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晒太阳有助于身体合成维生素D,通常每天在阳光下活动15至30分钟就可能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进而帮助钙质吸收。除此之外,还应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和碳酸饮料的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