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看见·多样性”数字媒体艺术展在穗开幕,港科大(广州)师生以AI赋能孤独症谱系多样性人士创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1:53:00    

4月20日,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以及广州图书馆共同主办发起的“看见·多样性”数字媒体艺术展在广州图书馆负一楼展厅举行展览开幕活动。

“看见·多样性”数字媒体艺术展为港科大(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师生根据孤独症谱系多样性人士自身的绘画、手工、声音等艺术表达以及关注这一群体的核心相关者视角下的故事、摄影等内容,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以艺术装置形式进行再创作、再表达。通过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呈现孤独症谱系人士的独特视角,本次展览借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展现他们如何突破社会固有认知,重新定义自我与世界,呼吁社会重新审视多样性与包容性的意义。展览于4.20开始,持续至5.12日结束。

开幕活动上,主办单位代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在致辞时称,本次活动展现了党和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协同合作,广州市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在特殊教育的制度设计及实践推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南沙区作为广东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的重要平台这方面更有后来居上的势头,活动组织也体现了港科大(广州)跨学科融合的办学特色。他强调,学校始终秉持“打破壁垒”的教育理念,希望借助数字艺术这一创新形式,推动社会对多元包容的深入思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与政府所期社会所盼同向而行。

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凌耀东表示,本次艺术展通过数字媒体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为孤独症群体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是南沙区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实践,体现了对"多样性"的守护和"包容性"的践行。

广州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广州图书馆副馆长、党委委员陈深贵阐述了“多样性”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特质,而“神经多样性”概念的提出,让我们重新审视孤独症群体独特的感知方式与思维模式。广州图书馆始终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服务承诺。他希望此次艺术展能够激发更多关于平等、尊严与共融的深思,让这座拥有千年商贸历史的广州因多样性的绽放而焕发更浓厚的人文魅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的邹小兵主任从临床科研视角强调,孤独症群体需要被"看见、听见、认识",他们的独特感知天赋更应得到“理解、尊重与支持”。

共青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委员会湾区红鸟新创队社会实践基地与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举行了授牌仪式,标志着双方将在大学生实习实践、融合教育、艺术疗愈、研究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探索科技与人文关怀的结合路径。

港科大(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助理教授佟馨博士现场解读展览背后的构想——从传统画展形式到通过科技的人文表达。“数字媒体作品可以全方位去呈现,我们加入了一些作品解读,选择这种展览形式是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的展览体验,让更多人去走进、理解、看见多样性。”

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美术教师张宇晨老师形容能够举办这种展览心情“很感动”,“希望能够开办更多展览,让各种各样不同的学生作品都展现给大众观看,了解这些孩子的创意和艺术的特点。”

“作为家长我深深体会到,这种(孤独症)群体的家长在伴随他们生活中都受到很多社会的不理解带来的压力。”扬爱南沙启航小组的组长邱桂瑞希望社会能够利用这个展览作为切入点去关注孤独症群体。

(摄影 李镛思)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李镛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