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昌陵:地宫仿乾隆裕陵的豪华,地上建筑仿雍正泰陵的宏伟

昌陵隆恩殿
嘉庆昌陵陵址颠覆传统,是由父亲乾隆给儿子选的,可以说空前绝后。当时乾隆虽然是太上皇,但军政大权还牢牢把握,自然嘉庆的陵址由乾隆说了算。虽然是乾隆皇帝给他选的陵址,但昌陵的风水的确好,嘉庆皇帝还是欣然接受了。
昌陵开始设计、规划时,正时太上皇乾隆当权,陵墓作为国家的重点工程,自然由太上皇的红人和珅负责。和珅将设计图纸和模型上报时,嘉庆只批了一句话“准其照样建造”,可见和珅还是把住了嘉庆的龙脉。
昌陵的地面建筑仿雍正的泰陵,地宫仿乾隆的裕陵。可见泰陵地上建筑的宏伟壮观,裕陵地宫的豪华精美深得嘉庆的喜爱。

昌陵隆恩殿地面
昌陵地面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隆恩殿的地板,不同于其他皇帝的青砖铺墁,是清代所有帝王陵寝里唯一用花斑石铺地的陵寝。昌陵隆恩殿地面铺墁采用珍贵的天然花斑石,每块62厘米见方,磨光烫蜡,不滑不涩,砖缝如线,平亮如砥,石面呈黄色,缀以天然形成的紫色花纹图案,其状如竹笋、似春蚕、若芙蓉、像绒球,在阳光照耀下,似满堂宝石铺地。嘉庆用这种华美的景象来象征繁华,希望康乾雍盛世继续延续下去。
而建造陵墓所需的楠木,到了嘉庆本已非常稀少,而楠木的产地湖广、四川、云贵等地正是白莲教遍地开花的时候。无奈嘉庆拆了东直门的楠木城楼,可数量还是远远不够,只好用围场的黄松代替。白莲教起义不仅对嘉庆建陵影响非常大,且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九年多的战斗中,抗击了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全国人口减少一亿一千万,此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在镇压白莲教起义的情况下修建陵寝,资金本身就不够。结果有人揭发,两名官员贪污陵寝工程款,一深究查住了嘉庆的大舅哥盛住。嘉庆顾念死去皇后的旧情,没有砍了大舅哥的头只是将他流放。盛住受不了流放之苦,一年就死了。昌陵完工五年,很多殿宇都出现了渗漏,因此露出里面的木头,木头还是糟朽之木。皇帝的陵寝都是豆腐渣工程,可见清朝已是日落之势。嘉庆只好有对昌陵大规模修复了一遍,并将国舅爷家产全部查抄,儿子们发配黑龙江。

后专家考证,此回音壁偶得天成
中国古建筑有两处有回音壁和回音石,一处在天坛,另一处就是在昌西陵。嘉庆的第二个孝和皇后,死于嘉庆之后,所以另给她修建了昌西陵。孝和虽然是乾隆给指定的皇后,但嘉庆和她关系很不错,子嗣也很多。嘉庆暴亡在承德山庄。由于仓促没有交代谁来继承皇位。虽然清朝在雍正后,就采取秘密立储的方式,会预先写好两份密诏,一份皇帝随身携带,另一份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可是,嘉庆皇帝突然驾崩,一下未找到遗诏,这时孝和皇后下懿旨,指令推选道光即位。

虽然后面道光帝找到嘉庆的密诏,合理合法继承皇位,但道光帝还是比较感念这位只比自己大六岁的皇后。孝和皇后的口碑极佳,为人虽然强势,但处处从大局出发,从不贪权或干预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