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村官“考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8:07:00    

主持人

徐旻禾 《当代陕西》记者

文培培 《当代陕西》记者

嘉 宾

雷文军 宝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李 鹏 渭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刘 飞 凤翔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亚勤 眉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白红录 陈仓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师引强 凤翔区城关镇党委书记

张卫军 金台区十里铺街道党工委书记

于 影 渭滨区司法局姜谭路司法所副所长

每年能参加考公的村干部占比很小,大约是总人数的百分之一,单从数字上看,它就像一座独木桥,千军万马在挤。实际上不是这样,那些没有参加考公的村干部想得很开,考公是为了在更高层面为老百姓办事,不考也是,从这一点来说,考与不考,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振兴乡村。

活力来自吸引力

雷文军: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工作对于宝鸡市这样的三线城市来说,激励作用十分明显。首先是一定程度缓解了基层乡土人才短缺、干部结构僵化等难题;其次,这批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脱颖而出的人才懂农业、爱农村,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乡治理等重点工作中带头作用发挥得好,群众认可度高。他们成为公务员后,能够快速上手,助力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政策落地。

希望的田野

刘飞:的确,我们选拔出来的优秀村(社区)干部在基层土生土长、善于解决基层疑难复杂问题,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不需要磨合期。虽然我们现在面向社会招录的年轻公务员中不乏高学历人才,但是他们基层的经历少、经验缺,尤其是偏远区县,还存在人才流失的情况。从村(社区)干部中招录的公务员有着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与高学历干部的广阔视野相结合,会极大优化基层干部的结构。

以凤翔区陈村镇为例,近年来返乡创业青年24人,在村任职的有19人。要让村干部年轻化,就要给他们希望,一任干部考走了,继任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到位,一任接着一任干。

李鹏:渭滨区作为宝鸡市中心城区,村(社区)干部工资较低,吸引力不断下降,尤其是离城区较远的村空心化问题比较严重,从优秀村(社区)干部招录公务员政策对有能力、有想法、有本事的年轻人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时下,我们全区44个村的后备力量已经达到83人。

白红录:为了能够吸引更多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拓宽村和社区干部队伍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基层队伍吸引力,2020年,宝鸡市开始从社区人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21年,将村干部也纳入考试范围,500余名村干部和社区人员报名应聘,这项工作在全省各地市属首家。

劲头来自盼头

刘飞:关爱村(社区)干部,重点要在建立健全保障激励机制上下功夫。用村干部的话来说,就是“工作上有劲头,生活上有盼头,前途上有奔头”。

以凤翔区为例,全区现有公务员1388名,其中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试录用公务员19名,这些人中不乏走上科级领导岗位的干部,这无形中鼓励着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扎根基层、艰苦创业,为促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有效贡献力量。

丰收的果园

白红录:打破身份限制,使部分村(社区)干部也有可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特别优秀的还可以换届时选拔进入镇领导班子,这是对村(社区)干部的一种激励和认同,吸引更多有学历、有能力的年轻人进入村(社区)“两委”任职,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

张卫军:我就是这项招录工作的受益者,现在身边不少年轻人愿意回村到社区来参加工作,都受到我的成长经历鼓励,在街道工作时,我也常鼓励社区的年轻人抓住点滴时间学习,各方面能力提升了,终身受益。

王亚勤:除了给村(社区)干部一定的激励作用,招录考试过程也带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例如在报考条件中明确选拔的是热爱基层工作,善于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作风扎实,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村(社区)干部。

结合这样的报考条件,乡镇在向县委组织部推选人选时,不论资排辈,不唯年龄唯学历,而是注重对干部的实绩考核,观察干部的成长经历,考察他能否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能否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这样的推选过程就是告诉村干部,能够参加考试的人必须是在基层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取得实绩者。

师引强:我们在推选村(社区)干部参加考试时要保证报上去的人选经得起组织和群众的检验。这项考录开展以来,凤翔区共有5人成长为科级以上干部,其中3人在城关镇,我们一方面为年轻干部创造机会,同时严格要求他们把干事放在前面,再考虑个人的成长。

如李向华回村任职的时候,镇党委给他提出要求,不能以考录公务员为出发点,干出实绩组织上才会给予考录的机会。

刘飞:组织部门在使用这批干部时,会结合个人特长和岗位需求,按事找人、依事择人,充分发挥他们基层经验丰富、善做群众工作等优势,鼓励其在擅长领域开展工作,促使其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解决实际困难中提高谋划能力,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给基层带来肉眼可见的变化,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成为基层干部的“标配”。

激励与约束并重

李鹏:在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保障激励机制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和监督约束机制,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16年来,能够参加考录的都是各地推选上来的村(社区)的优秀干部,通过统一笔试和面试,测查他们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考评方式决定了参加的干部不能依靠“临时抱佛脚”过关。

师引强:在日常培养中,我们要求干部提笔能写、张口能讲、遇事能干。2024年,凤翔区城关镇高王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丽通过这一考试成为公务员,她是从山东嫁到高王寺村的,这样一个外来媳妇能够把村里的事务经管得井井有条是非常不容易的。

赵丽曾参加全市擂台赛获得第一名,听她讲起村里发展情况就能看出平时的积累和学习,比如如何流转土地走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怎样争取财政衔接资金,既能带动村里发展还能产生效益,这都不是“现学现卖”,而是长期的思考与实践得出的。

于影:我从2002年进入社区工作,不是有目的而来的,直到2013年,社区干部才首次被纳入基层招录公务员考试范围,次年我通过考试,被录用到金陵街道办事处。

一路从社区工作者到街道干部,再到现在担任司法所副所长,我辗转经历了多个岗位,接手不一样的工作,这样的经历也一直在督促着我不断加强学习,尤其是提拔成为副科级干部之后,我自学通过司法考试,自我加压,工作的要求也更高,总觉得背后有一种推力,说不清是压力还是别的什么,我想应该是感恩吧!

王亚勤:要将人才选出来也要用起来、培养好,针对村(社区)干部考录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学历教育程度和政策理论水平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管理机制。

充分考虑工作需要和干部存在的短板,优化教育培训方案,“量身定制”课程内容,在提高党性修养的同时锻炼业务能力,采取集中轮训、定向授课等方式,帮助他们及时完成角色身份转换。

雷文军: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录公务员,是解决基层干部出路的一种有益尝试,但从村干部成为公务员的毕竟是少数,考录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让这个群体感受到被尊重。

除了积极探索选拔优秀村(社区)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的可行办法之外,还要结合各地实际和基层干部的特点,研究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落实、正常增长机制以及社会保险等问题,把物质上的保障、政治上的关心和精神上的鼓励结合起来,对村(社区)干部的辛劳和成绩给予多种形式的肯定和表彰。

(本文刊发于《当代陕西》2025年第5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