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瘫痪婆婆、 捐肾给女儿 六安一农妇柔肩挑起一片天
大皖新闻讯 从孝老爱亲,送子从军,到组织流动餐饮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六安市金安区椿树镇宋大郢村50岁农妇李少银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人的一片天。6月30日,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已经获得区级三八红旗手、好人称号的李少银时,她正带领自己的流动餐饮团队,将一道道可口的乡土美食端上乡邻们的餐桌。
婆婆病了十多年,她不离不弃守床前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六安市金安区椿树镇宋大郢村是典型的江淮分水岭地貌,李少银从小就在这片热土上长大。她吃苦耐劳,是一位朴实无华的农村女子。1997年,她遇到了大她两岁的花良峰并喜结良缘,后来又添了女儿和儿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厄运悄悄来到了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李少银的婆婆患有慢性病,身体一直不太好,2004年又突然查出患上胃癌。面对突然降临的巨大压力,李少银却没有退缩,在安抚丈夫的同时,将照顾婆婆的重任揽在肩上。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婆婆住院手术治疗期间,李少银日夜守在病床前,悉心照料。出院回家后,医嘱要求婆婆需要少食多餐,李少银就牢记在心,厨艺精湛的她每天精心准备不同的食材,变着花样为婆婆做可口的饭菜。
2007年,她的婆婆又患上类风湿并发症,下肢不能行走,只能整天坐在轮椅上。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李少银没有任何抱怨,她依旧每天端茶倒水、为婆婆洗衣擦身……想尽办法都要把婆婆照顾好,让她尽量舒适地活着。就这样,侍奉重病婆婆的艰辛日子一直持续到2017年,婆婆安详离世。
“如果我妈妈不是因为她尽心尽力照顾,她那么重的病,又瘫痪,哪能活十几年呢?是她帮她延长了生命!”丈夫花良峰谈及此事,对妻子充满了疼惜。
女儿突患上重症,她义无反顾地付出
对婆婆尽心尽力,对儿女她也付出了一切。2013年,已经16岁上高一的女儿晨子(化名)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当时婆婆还重病卧床,需要照顾。
俗话说,为母则刚。李少银迅速振作起来,做女儿的强大靠山!两口子一商议,决定给女儿换肾。让人幸运的是,李少银最终配型成功,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一颗肾换给了女儿,“她给女儿捐一个肾。配型搞了一年多,然后做了手术,然后到渐渐康复,现在已经很稳定了。”丈夫花良峰介绍说。在女儿手术后的日子里,李少银日夜守护在女儿身边,精心照料。她不仅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女儿准备营养丰富的饭菜,还时刻关注着女儿的身体恢复情况,鼓励女儿积极面对生活,一直到女儿的身体逐渐好转,返校读书。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女儿大学毕业后,现在已参加了工作,生活也都步入了正轨。
李少银和丈夫花良峰面对困境所体现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也潜移默化、深深感染了逐渐长大的女儿和儿子,无形中激励了他们的成长。花城林大学快毕业的那年三月份,镇里和村里宣传入伍当兵的消息传来,触动了李少银的心思,他和丈夫就跟儿子联系,征求意见,没想到竟然不谋而合,一家人想到一块去了。
“儿子在大学表现一直很好。去年他大学毕业,应征入伍,现在就在部队锻炼,前几天还跟家里联系。”李少银说。
组织乡村流动厨房,带动乡邻勤劳致富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由于为婆婆和女儿治病,李少银的家庭背负了巨大的债务,使生活变得异常艰难,“我们家最多的时候,欠外债有60多万块钱,这对于我们农村家庭来讲,是难以承受的。”虽然面对巨大的压力和困境,李少银却能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她还不断开导丈夫花良峰,鼓励他振作精神,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李少银在当地村民们眼中既是一位好儿媳、好母亲,也是一位勤劳致富的模范。她发现农村留守妇女比较多,年纪也不是特别大,平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无事闲聊。于是,她组织了一个喜事一条龙服务,相当于在乡村里“流动厨房”,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餐饮服务。
就这样,在她的带领下,闲赋在家的妇女们跟随她一起,将乡村流动厨房开进了各个村庄——在接到订单后,李少银总是起早贪黑,精心安排各项事务,从食材采购到菜品制作,从场地布置到服务安排,她都亲力亲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流动厨房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不仅改善了自己的家庭面貌,也带动了其他人的经济收入。
“跟我们干的村里姐妹,都是需要照顾家里老人小孩的人,平时不能外出打工。现在她们白天可以跟我干活,晚上可以回家干家务,既利用了空闲时间,一年还可以挣个两三万块钱的工资,其实是很不错的。”她说。
“李少银不仅人品好,还善于捕捉农村里的商机,愿意帮助身边的村民。”一位村民评价。
“李少银她是一直表现不错,党委政府对她家的困难也比较关心,当时给她婆婆和女儿申办过低保。现在通过他们夫妻俩的共同努力,生活开始变好了,做的就是流动餐饮。”“当地群众对她的评价很高,从婆媳关系角度来讲,像她家这样良好的婆媳关系在我们当地是比较少的,的确是很好的榜样。”村党支部书记徐超说。
大皖新闻记者 窦祖军
编辑 许大鹏